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讨论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三个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的一般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具体作用:1、帮助老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理论指导;3、帮助老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讨论.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心理进展:是指从个体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心理进展的四个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心灵断乳期:在初中阶段-—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 青年期(14、15岁至17、18岁)个体身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学习准备有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 认知进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认知进展与教学的关系:认知进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进展;关于最近进展区: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进展水平,二者的差异就是最近进展区.就是儿童自身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与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人格的进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影响人格进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育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 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 为什么说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的特别的形式? 因为它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习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制造性的进展;三是道德品质的健康心理培育。 学习的一般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3、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的法律规范的学习 联结学习理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在试误学习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苦恼)。 刺激泛化与分化(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变化.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强化;躲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处(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种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成的认知结构。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是主动形成的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意义学习的实质:奥苏泊尔(提出“先行组织者“)认为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知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合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接受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学习动机及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学习动机与低级的学习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马斯洛需要层次:低—-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避开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假如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 成败归因论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如何培育学习动机: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育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育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以及有关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教学要怎样促进迁移学习: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的类型: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知识的学习类型:1、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概念学习(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 命题学习(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 上位学习(总括学习,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连接的过程) 并列结合学习(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知识学习的过程: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知识的提取 知识学习的作用: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能力进展的重要基础;再次,知识学习是制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知识的直观类型: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直观(通过对实物的模象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语言直观(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效果? 1、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4、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加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5秒到2分钟)、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或终身) 遗忘的理论解释:1、痕迹衰退说;2、干扰说;3、同化说;4、动机说 如何运用运用记忆规律,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