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草纸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班级:班级:姓名:姓名:得分:得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 度透视深空,他们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们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 探索的。近代无线电、飞机都表现了这种控制无限空间的欲望。而结果是彷徨不安,欲海难填。中国人对 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人生在世, 如泛扁舟,俯仰天地,容与中流,灵屿瑶岛,极目悠悠。中国人面对着无尽空间很少是一望无边的,好似 在中国画上的远空中必有数峰蕴藉,点缀空际,正如元人张秦娥诗云 :“秋水一抹碧,残霞几缕红,水穷云 尽处,隐隐两三峰。” 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他们的意趣不是一往不返,而是回旋往复的。唐代 诗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以及杜甫“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体现的都是这种精神意趣。 “水流心不竞”指的是不像欧洲浮士德精神的一味追求无穷。“云在意俱迟”,则是庄子所说的圣人通达 于人世间的各种纷扰和纠葛, 周遍而又透彻地了解万物混同一体的状态, 也就是宗炳“目所绸缪”的境界。 我们宇宙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无限和时空的有限合为一体。哲人、 诗人、画家,对于这世界都是“体尽无穷而游无朕”。“体尽无穷”是已经进入生命的无穷节奏,就像画 家在画面上表现出的一片无尽的律动。“而游无朕”,即是在中国画的底层的空白里表达着本体的无我境 界。庄子日:“瞻彼阙(空处)者,虚室生白。”这个虚白不是西洋几何学的死的空间间架,而是创化万物的 永恒运行着的体现无限空间的道。 李白的诗句“地形连海尽,天影落江虚”亦有此深意。有限的地形接连无涯的大海,是有尽融入无尽:天 影虽高,而俯落江面,是自无尽回注有尽,使天地的实相变为虚相,点化成一片空灵。即老子所说的“大 象无形”,亦即有限以无限为基础,无限用有限来表现。中国诗人、画家由纷纭万象的幕写来证悟到“大 象无形”。山水画在六朝初萌芽时,画家 宗炳在他的《画山水序》里已说到“山水质有而趋灵”。明代徐文长赞夏圭的山水卷说 :“观夏圭此画,苍 洁旷迥,令人舍形而悦影!”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又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青黑色)也是 舍形而悦影,含质而趋灵。受此影响,王维在唐代彩色绚烂的风气中高唱“画道之中水墨为上”。由敦煌 壁画可见,当时中国画受西域影响,壁画色彩,本是浓丽非常。而中国画家的“艺术意志”却舍形而悦影, 走上水墨的道路而非油画的道路。这说明中国人的宇宙观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虚灵的,是出没太 虚自成文理的节泰与和谐,是有限空间和无限空间的和谐统一。画家依据这意识构造他的空间境界,所以 和西洋传统的依据科学精神的空间表现自然不同了。 (摘编自宗白华《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西洋人对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 冒险的、探索的,而中国人对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超脱的、 洒落的,是俯仰自得、游目骋怀的。 B.中国画的远空中必有数峰蕴藉,点缀空际,代表着对无穷空间的无限怅望,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 安顿,归返自我。 C.中国人用有限空间作为无限空间的基础, 又用无限空间来体现有限空间;而西洋人则是用有限空间作为有 限空间的基础,又用无限空间来体现无限空间。 D.西洋人站在固定的地点, 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 他们的视线失落于无穷, 驰于无极;而中国人则近取诸身, 远取诸物,我们的视线停留于有限,却神驰于无限。 2.下列名句中不能证明“中国人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于无限中回归有限”的意趣的项是(3 分)() A. 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方”。 B.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唐代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D.五代韦庄“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中国画中的虚白不是死的物理空间间架,它让物质能在里面流动,是最活跃的生命源 泉,是创化万物的永恒运行着的道。 B.中国画受西城影响,壁画色彩浓丽非常,但因为敦煌壁画身处西域,空间上的隔绝使其 影响有限,所以中国画走上了水墨而非油画的道路。 c.中国画中所表现的万象,正是出没太虚而自成文理的。面家由阴阳虚实谱出的节奏是有 限空间和无限空间的和谐统-” 。 D.中国诗、画中的“留白”艺术,体现的正是苏轼“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亦即老 子的“大象无形”。 【答案】【答案】 1.C1.C2.C2.C3.B3.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1~~3 3 题题 “美学”一词自打问世以来,就自带神私性。“美学”一词自打问世以来,就自带神私性。 美学并非高不可掌,但足以阐释生命的境界。看《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中那甜美、悠然的微笑,美学并非高不可掌,但足以阐释生命的境界。看《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中那甜美、悠然的微笑, 达芬奇和拉雯尔要贊美的不光是面上的庄慈,更是发自人物内心的真善美。达芬奇和拉雯尔要贊美的不光是面上的庄慈,更是发自人物内心的真善美。 中国美学讲究以慧心去挖掘寻常,称为“采集不可见的东西之蜜”,又多与“真”血脉相连。中国美学讲究以慧心去挖掘寻常,称为“采集不可见的东西之蜜”,又多与“真”血脉相连。 孔子则进一步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的社会性,孔子则进一步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依存的社会性, 世间和谐贵在推行非强制性的道德,世间和谐贵在推行非强制性的道德, 唯有普及唯有普及 “仁”“仁” 这个既内在又超越的终级价值,含蓄体现了美学的使命。这个既内在又超越的终级价值,含蓄体现了美学的使命。 美学是一门庞杂的体系,博大精深,又见仁见智,没有真正的定论。“美学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无穷的美学是一门庞杂的体系,博大精深,又见仁见智,没有真正的定论。“美学不是绝对的真理,而是无穷的 智慧。”相信这是最本质的回答了。智慧。”相信这是最本质的回答了。 中国艺术的本体自觉始于魏晋。中国艺术的本体自觉始于魏晋。 以陶渊明及其文学作品、以陶渊明及其文学作品、 美学观为例,美学观为例,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决然归隐田园,决然归隐田园, 爱艺术却不唯艺术,只是以之为体道途径,为人生而艺术。爱艺术却不唯艺术,只是以之为体道途径,为人生而艺术。 “以审美心胸从事现实事业”,正是中国美学价值取向中最为深层的内容,也是美学发展的必然,同时也“以审美心胸从事现实事业”,正是中国美学价值取向中最为深层的内容,也是美学发展的必然,同时也 映村了陶渊明的美学思考,“对生命有限的彻悟,对生命无限的归复”。映村了陶渊明的美学思考,“对生命有限的彻悟,对生命无限的归复”。 潘知常将中国美学的观点划分为言(形式层)—象(再现层)一意(表现层)一道(意蕴层)四种层次,潘知常将中国美学的观点划分为言(形式层)—象(再现层)一意(表现层)一道(意蕴层)四种层次, 分别闻释了艺术存在的特殊形式,分别闻释了艺术存在的特殊形式,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