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向阳的德育原理摘要
黄向阳的德育原理摘要黄向阳的德育原理摘要 《德育原理(摘要)》(黄向阳)《德育原理(摘要)》(黄向阳) 一、德育即道德教育 (一)古代作为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 古代的道德同社会意识的其它方面浑然一体, 融于习俗之中,所谓“古代德育“实际上是 范围广泛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 (二)近代以来西方作为道德教育的德育 近代西方随着生产领域及社会生活领域的分化, 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化, 浑然一体的社会 意识逐渐分化,形成政治、法律、宗教、道德等相对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此相应,西方 的道德教育从社会意识教育中独立出来, 成为与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宗教教育并行的一种 教育成分。 (三)当代中国“大德育“ 1.我国德育外延的演变 (1)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即政治教育 德育即政治思想教育 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2)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1988)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1993) 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1995) (3)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1995)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1998) 2.“大德育“的合理性 合乎教育的实际情况 合乎中国的教育传统 与国际教育改革趋势相一致 3.“大德育“的问题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内容相互交融,政治问题、世界观人生观问题、道德 问题不容混淆。 品德的发展、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政治觉悟的提高,其过程与机制相差甚大,道德教 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的方法各不一样。 以“大德育“为概念框架不利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理论建设。 以“大德育“为概念框架不利于国际交流。 (四)从泛指社会意识教育的德育到限指道德教育的德育 1.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 2.道德教育与礼仪训练 3.道德教育与心理咨询 4.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道德教育“ 二、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一)教育的道德性质 教人偷东西是教育吗? 教教唆教育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道德标准 ◎教育必须包含道德的目的或善意 ◎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 ◎教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它们的目的还必须合道道德。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意施加 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必须出自善意。 教育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 德育代表教育使人为善的意 图。 (二)德育地位的演变及性质的变化 1.从“教育的唯一目的“到“教育的最高目的“ 赫尔巴特:“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 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杜威:“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 是什么问题的教学。 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 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 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中国国民政府 1912 年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 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教育必然包含道德的目的,没有道德的目的,就无所谓教育。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活动, 只有服务于一定社会的道德目的, 才是一种教育。纯粹的智 力训练并非智育。 促进学生体力发展的活动, 只有在服务于一定社会的道德目的的意义上, 才是一种教育。 纯粹的健身运动或竞技运动并非名副其实的体育。 2.从“教育的最高目的“到“教育的普通目的“ “德育首位说“ “智育第一说“ “体育第一说“ “诸育并举说“ 1957 年,毛泽东:“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 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 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 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人才奠定基础。“ 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 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从“教育目的“到“教育工作“ 1988 年,“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被改名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 把德育视为“教育目的“,意味着德育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把德育视为“教育 工作“,意味着德育是学校众多工作中的一项工作。 4.从作为教育工作的德育回到作为教育目的的德育 (1)走出“德育工作说“的误区 理论误区:错把德育、智育、体育的划分当作学校分工依据。 实践误区: 错把德育设置成学校的一项专职工作, 妨碍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学 校德育,造成对学校德育的忽视和削弱。 (2)淡化德育的“工作意识“ (3)强化德育的“目的意识“ (4)重建“全员德育“机制 三、德育内容 (一)私德、公德、职业道德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文明礼貌、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 会公德,大力倡导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大力 倡导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 (《中共中央关于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1996 年 10 月 10 日) 我国“家庭伦理本位“的德育传统 n 重视私德教育,轻视社会公德教育; n 在私德方面信偏重以自我为定向的道德教育; n 以家庭伦理为核心,认定家庭美德可以迁移到公共生活。 (二)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则 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 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 用诚实劳 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 团结和引导亿万人民积极向上, 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 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1.道德理想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 领》) 2.道德原则 大力倡导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中共中央关于加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3.道德规则 上海市的“七不规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 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 道德理想:人是目的 道德原则:尊重人 道德规则:对人要有礼貌 德育层次教育用语教育功能 道德理想教育道德倡议激励 道德原则教育道德指令、道德倡议指导 道德规则教育道德禁令、道德指令约束 德育层次德育层次 道德理想教育道德理想教育 道德原则教育道德原则教育 道德规则教育道德规则教育 道德倡议 教育用语教育用语 激励 教育功能教育功能 道德指令、道德倡议 道德禁令、道德指令 指导 约束 我国道 德理想主义传统 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