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大全
诗词常见意象整理大全诗词常见意象整理大全 1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集释 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调整,加大主观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的 改革尤为引人注目。试题选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 ‚折柳‛ 是全诗的关键。 要回答这个问题, 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 充分认识‚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 辞》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 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如李白《忆秦娥》 : ‚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灞桥折柳由于‚柳‛ 、 ‚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 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 《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 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 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 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 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 传播得很远, 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 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 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的故事产生以后, 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 种必然的联系。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 柳永《雨霖铃》 : ‚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兰陵王·柳》 : ‚柳阴直,烟 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 2 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江淹《别赋》 : ‚黯然销魂者, 唯别而已矣。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 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 别时那种‚依依不舍‛ 之情。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 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 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像‚柳‛这 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 岁寒三友中的‚松‛ ,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 ‚竹‛则赋予它‚刚 正有节‛的节操, ‚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 ‚水仙‛则是‚冰清玉 洁‛的象征, ‚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 特有的文化内涵。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 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 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 ,即为客观之‚象‛ ;借景 所抒之‚情‛ ,咏物所言之‚志‛ ,即为主观之‚意‛ : ‚象‛与‚意‛的完美结 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 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 ,来 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 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 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3 月亮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 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 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什么样的感情?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 就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忆舍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露总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为感受在今夜; 月无处不明,但故乡更明,因为忆弟思家。诗人以幻作真,为的是突出对故乡 的思念。 唐人王建 《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 含蓄地表现了诗人 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还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人张九龄 《望月怀远》 ) 、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唐人王昌龄《李昌曹宅 夜饮》 )等诗句,大体上也是这样的感情。 菊花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 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 :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诗 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 : ‚秋丛绕舍似陶 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 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宋人郑思 肖《寒菊》 ) 、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 二首》 )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 一种人格的写照。 4 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 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 :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 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 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 :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 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 《墨梅》 :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 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松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 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 :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 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 :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 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南朝乐府 《西洲曲》 :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 ‚莲子‛即‚怜子‛ , ‚青‛即‚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 5 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 《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 ‚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雾气露珠隐去了 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 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 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 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