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考点
第八章运动训练学考点 一、名词考点 1.身体素质:指人体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机能能力。包括力量、速度、耐力、 灵敏、弹跳、柔韧等。它的发展可分为快速增长阶段、停滞下降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稳定 阶段。 2. 力量素质: 是指身体或身体某部肌肉工作时克服阻力的能力。 它是完成一切动作的基础。 3.耐力素质:指人体在长时间活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健康和体质脆弱的标志。 分一般耐力素质和专项耐力素质。 4.速度素质: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它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起动速度、加速 度、最高速度、高速耐力等。 5.灵敏素质:指在各种复杂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它取决 于掌握动作技术、技能的多寡,熟练程度,以及大脑皮层反应的灵活性。 6.柔韧素质: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与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 7.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 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8.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9.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10.专门性准备活动:指主要是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 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11.运动负荷:指学生在体育课中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由速度、数量、密度、时间 和项目特点等因素构成。 12.身体姿势:指在运动过程中,身体或身体各部分所处的状态及身体各部位在空间所处的 位置关系。可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进行过程中姿势和结束姿势。 13.动作轨迹:指在做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所移动的路线。包括轨迹形状(直线、曲 线、弧线等) 、轨迹方向(前后、左右、上下、旋转与环绕等)轨迹幅度(长度、角度) 。 14. 动作时间: 指完成动作所需的时间。 包括完成动作的总时间 (完成动作所需的全部时间) 和各个部分的操作时间(完成动作的某一环节所需要的时间) 。 15.动作速度:指在单位时间内身体或身体某部分移动的距离。包括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初速度、末速度、角速度和加速度等。 16.动作力量: 指在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某部分克服阻力所用力的大小,是人体内力和 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17.动作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同一动作重复的次数。 18.动作节奏:指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 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慢等要素。 19.身体训练:身体训练是指在体育训练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 增进学生运动员 的身体健康,改善体型,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掌握运动技术和战术,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打好基础的训练过程。 20.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学习、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的训练过程。 21.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 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 影响,使他们学会在训练和比赛中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训练过程。 22.重复训练法: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要求,反复进行某一练习的一种方法。 23.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多次练习时的间歇时间严格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 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24.变换训练法:在练习过程中,有目的地变换练习条件(环境、速度、重量、时间或动作 的组合)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25.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的具体目标,建立若干练习站(点) ,运动员按照既定的顺序、 路线,依次完成每站(点)的练习,周而复始地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 26.竞赛训练法:运动员在比赛的条件和要求下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27.诱导练习: 是指为了正确掌握动作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的结构、 肌 肉用力的顺序和机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体相同但较简易。 28. 表象训练: 是指有意识地、 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 重复、 修正、 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 就好象在头脑中 “放电影一样” , 也称念动训练、 想象训练、 心理演练等。表象训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苏恩教授首先提出的。 29.辅助练习:是指为了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 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 体练习。 30.积极性休息:也称活动性休息,即在体育活动时, 通过转换运动练习或插些放松动作作 为积极休息手段,以谋求更有效地消除疲劳,使体力尽快得到恢复。 31.心理负荷: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的内容、形式、方法、组织、练习等对学生心理 机制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 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这种心理压力,就是体育课的心 理负荷。 32.过度训练:过度训练的全称是“过度训练综合症” ,是指运动负荷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 适应,疲劳长期积累而引起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33.特长技术:是指运动员所掌握的技术“群”中那些对其获取优异成绩有决定意义的、能 够展现个人特点或优势使用概率和得分概率相对较高的技术。 34.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 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 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35.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用的计谋和行动。 36.战术意识:又称战术素养。指在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 为的思维活动过程。 37.训练计划:对运动员训练过程的规划。 38. “高原现象”:在专项提高阶段的训练中达到较高水平之后,会出现竞技水平停止不前, 甚至略有下降的现象。 二、填空题、判断题与选择题考点 1.运动训练的基本内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心智训练 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包括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3.竞技体育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四部分构成。 4.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5.动作要素包括身体姿势、动作轨迹、动作时间、动作速度、动作速率、动作力量和动作 节奏。 6.运动素质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五个方面。 7.动作特征包括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 8.运动训练的原则包括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 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和适时恢复原则。 9.根据训练内容的组合特点,可将运动训练方法分为分解训练法、完整训练法、变换训练 法、循环训练法;根据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可将运动训练方法分为持续训练法、重复训 练法、间歇训练法。 10.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有负重抗阻练习、 对抗性练习、克服弹性物体练习、利用力量训练 器械练习、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电刺激法。 11.体能是由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素质三个方面构成的。 12.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 13.训练计划包括全程多年训练计划、区间多年计划、度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 14.训练周期包括大周期、中周期、小周期。 三、简答题与论述题考点 1.力量、速度、耐力素质共分哪几类。 (2005 年简答) (1)力量素质的分类:根据力量素质与运动专项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力量与专项力量;根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