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中国行心得体会_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 课改是基础教育第二轮课程改革的简称。他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 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课改具体内容就是从应用教材, 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 变化。以下是分享的课改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课改心得体会 自 2002 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 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 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 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 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 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 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 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 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 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 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 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 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 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 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 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 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 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 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 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 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 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 学生听得云里雾里, 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 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 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 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 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 度角的变化。 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 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 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 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 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 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 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 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 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 ” 美国商界某知 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 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 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 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 方的重要性, 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 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 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标最切身的体会就是教师教育理念和师生主角的转化! 1、教育理念的转化 新课程要求教师确立新的教学观,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惯性,使教学方式显现 多样化的格局。在很多教师的概念中,教学就是讲课,就是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 生,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进行灌输,填鸭式教学是某些教师惯用的教学方法。 在新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潜力,把自我定位于学生学习 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化身,以权威自居。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是 起辅导、帮忙、引导作用的人,而不是支配学生的控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的主人。教学的目的是帮忙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 充分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要透过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引导学生用心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 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用心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潜力。 2、要正确认识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方式 主要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自我作为学习的 主人,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关 注学习者的兴趣和职责,有助于弘扬主体性和自主精神。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 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它强调学习 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群众观念。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中选取和确定专题,透过学生自主独 立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习的问题性、 过程性、开放性,有助于构成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机,批判的思维品质和思考问 题的习惯。自主、合作、探究性等学习方式,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用心性, 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学习动力, 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潜力。 大力提倡这样的新的学习方式,是现实的要求和未来的需要。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 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 我的方向! 课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