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行为的四个象限和六道坎
领导力即影响力领导力即影响力 “领导力就是影响力”,对于风靡全球的“领导力”这个概念,保罗·赫塞用简单精确的一 句话进行了概括。 他强调说,领导力不是一种操纵,“当你试图了解一个人,并因为从他身上获取某种 东西而损害了他的利益,那么就是操纵。”保罗·赫塞对比分析说,领导力则不同于此, 领导力更多的是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 从而使得领导机构和整个组织取得利益。 这是一个双 赢的状况,“操纵导致的是输赢的结局,这不是我定义的领导力。” 保罗·赫塞说,不仅仅是经理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领导力,只要是你成功地影响了他 人的行为,你就是在使用领导力。 “事实上,领导力分为两种,正式的领导力和非正式的领导力,前者是通过建立制度和 塑造企业文化形成的,后者则是在非正式情况下对他人的影响。”《商业评论》总策划兼首 任主编忻榕博士说。由于非正式情况越来越多, 普通人对他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多。 领导成为 一种专业才能和个人魅力,不再是职位称呼的专属名词。 同时, 领导和管理的概念也因为“领导力”这个概念的逐渐清晰而被分离开来。 在忻榕看 来,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做合适的事,“本质上是不同的”。 领导者行为四象限领导者行为四象限 当组织中每一个人都可以实施领导力来影响他人时, 领导者本身的领导力水平决定了他 们是否能够在组织中获得成功。 保罗·赫塞说,领导者实际上是在两种行为中摇摆的,一种是任务行为,一种是关系行 为。 领导者想让自己与众不同并对组织中的成员施加影响力, 那么必须知道自己在影响他们 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间内使用合适的行为。 他给出的定义是,任务行为就是指导的行为, 就是告诉雇员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以 及应该在什么时间完成, 以及应该在哪里来完成, 谁来完成。 而关系行为则是一种双向沟通, 是辅导的行为,动态的倾听,以及融洽的人性化的支持行为。 使用“行为”而非“态度”或“价值观”,保罗·赫塞说,这是因为行为比态度或者价值观更 容易改变。在他给出的情境领导模型中, 人们可以根据一个人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表现, 从 而辅导他得到良好的结果。 根据不同的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组合,保罗·赫塞和他的研究团队制作了图表及四个象 限。X 轴显示的是人物行为由低到高,Y 轴显示的是关系行为由低到高。第一象限,是高任 务低关系行为;第二象限是高任务高关系行为; 第三象限是低任务高关系行为; 第四象限是 低任务低关系行为。“没有最好的领导模式,每个模式都对一些特定的情境有明显的效果。 ” 了解被领导者准备度了解被领导者准备度 情境领导的核心是, 根据情境的不同和对员工准备度的判断, 使领导者适时调整自己的 领导风格, 并根据权力基础来实施有效领导。 因此, 被领导者的准备度也是其中的关键指标。 保罗·赫塞说,准备度取决于两个可以看到的因素,第一个因素就是人的能力,他的能 力水平是什么?他所显示出的针对具体任务或是针对具体活动所显示出的能力水平是什么; 第二是人的意愿。 在多大程度上这个人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情, 以及他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做这 件事情。 “你必须要评价能力和意愿这两个方面,我们都知道,有些人有能力但是没有意愿,另 外有些人有意愿做却没有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对能力和意愿同时评价。” 从意愿和能力两方面的强弱来看,保罗·赫塞将准备度划分成四个级别,准备度1 是最 低的,准备度 2、3 居中,准备度 4 最高。 对被领导者准备度的分析, 使得领导者能够提前对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意愿进行诊断, 确 定其准备度和需求,然后决定领导者自己应该给予被领导者多少任务行为和多少关系行为。 保罗·赫塞对那些领导人行为与员工准备度不匹配情况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领 导者要使得人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发展, 而且要提升现有的活动。 给那些逐步发展的被领导 者以逐步的奖励,并且能够在适当的时机内增加或减少这种奖励。“这样人们才能负责更多 的职责,他们才能在心理上成熟,才能更好的发展。” HAYHAY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玮:杰出领导者需要迈过的六道坎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玮:杰出领导者需要迈过的六道坎 “要看领导者的修身,首先要看领导者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陈玮用拉姆·查兰 的模型来讲述领导者的发展过程。 “领导者在发展中有六道坎儿。”其中包括,从管理自己到管理他人;从管理小部门开始 管理几个经理; 从管理几个经理的经理到职能领域的经理人; 成为掌管事业部或者业务线的 领导者;成为掌管几个事业部或者业务线的领导者,即业务群的领导人;最终,升到公司总 裁的位置,成为整个公司的领导者。 哪一道坎儿是最难的?陈玮说,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也许有的人连第一道坎儿也 过不了,而很多人是到了第二道坎儿就升不上去了。 “彼得定律说,你会一直被升上去,升到你不能胜任的位置,那么公司怎样帮助领导者 突破彼得定律,让他们真正成为杰出的领导人?” 陈玮分析说,当领导者一步一步提升时, 他的知识和技能必须要改变。 包括制定战略计 划、做预算等。 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冰山之下,领导者还必须面对很多问题。“首先是你的社会角色 或者价值观。也就是你怎么看待你在公司中扮演的社会角色, 你觉得这个岗位、这个工作什 么是最重要的。”其次是自我形象,“你怎么看你自己,很大程度决定了你怎么做一个领导人 和管理者。”此外,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也决定着领导者是否最终走向成功。 陈玮说, 对于领导者来说, 最重要的是, 发展到每一道坎儿上, 必须要随之有一些变化, 包括技能、知识、社会价值观、社会角色价值观、自我形象及个性特质的变化。 这些“修身”的行为完成后, 领导者开始管理自己的行为, 其领导风格和管理风格也随之 呈现出来, “管理风格造就了我们团队中的组织气氛, 而组织气氛对于组织的绩效有30%的 影响。” 陈玮总结说, 如果一个领导者希望从人力资源和领导力的角度来影响绩效, 那么一个好 办法就是,根据自己的岗位修身,提高个人素质, 然后创造出恰当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到 员工的感受、组织的气氛,最终给组织带来绩效影响。 《商业评论》主编忻榕:华裔升迁困境并非玻璃天花板 忻榕的研究起源于她对华裔在美国企业的技术领域以及管理领域的对比。“在美国的高 新技术行业里,有大量的华人主管。”她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是,华裔重视教育,对子女的教 育投入很多,最终培养了大量的技术精英。 但同时,在财富 500 强的企业中,这些优秀的、拥有良好专业背景的华裔精英,却很 少被提升到副总裁以上的位置。通常的解释是,在国外, 华裔的升迁由于文化、语言等的影 响,他们可能受到一些歧视,最终不能得到高层领导者的职位。 但在忻榕看来,问题不仅仅出在这里。她开始设计一项有关的调查。在这项调查中,研 究者分别抽取了总数为 300 的两个样本。忻榕介绍说,其中的一个样本是具有15 年工作 经验的、有技术背景的第二代美籍华人中层管理人员;另外的一个样本是具有15 年工作经 验的、有技术背景的美国白人。 忻榕说, 第一代华裔碰到的有关语言和文化的障碍相当复杂, 而第二代华裔与他们的父 辈则有所不同,他们生于美国,没有语言障碍,同时与美国人一起长大,对美国文化非常了 解。因此,她希望排除那些非本质的因素,去探究深层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