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海南解说词
1 1 海南省位于中国版图的最南端, 它带着南海众多岛屿贡献了相当于中国陆地面积四分之一 的广阔海域。南部的南沙群岛,界定了中国最南的国界;北部的琼州海峡,隔开了海南岛与 内陆。我们的旅程从北部开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岛屿,前往一座洋溢着闯荡精神的城市。 沿着北部海岸线,邂逅三座风格迥异的灯塔。这是一条 30 公里宽的海峡,它的南岸是中国 第二大岛——海南岛。海南岛本来是内陆的一部分,6000 万年前,地壳运动让部分陆地下 陷,海水淹没了这里,形成了古琼州海峡。伴随着塌陷和海峡形成,火山开始喷发。火山喷 发物不断堆积,海南岛北部的面积随之扩大。 在海南岛的北部,火山运动的痕迹随处可见。这片面积仅有108 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 落着 40 多座火山。 马鞍岭火山是其中的明星,它由一座主火山、一座副火山和两座小巧的寄生火山组合而 成。就像父母带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如今,植被已经把火山层层覆盖,人们在这里建造了公 园,沿着火山缺口处的步行通道,可以一直走到 69 米深的底部。大约在 13000 年前,马鞍 岭火山完成了最后一次喷发,随后陷入沉寂。但不能小看它的威力,这是一座休眠火山,没 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醒来。 轮渡是往返于内陆和海南岛之间的班车,只需要 50 分钟就能横渡琼州海峡。这是一艘 载重量超过 4000 吨的轮船,除了汽车和旅客,船舱之中还有一列跟随它渡海的火车。跨海 前,火车被拆分开装入船舱。 轮渡靠岸后,首先完成铁轨的对接, 接着列车车厢被拉出船舱, 重新组接成完整的火车。海口是它们在海南岛旅程的第一站。 海口是海南岛离内陆最近的城市,90%的进出岛货物都在海口中转。 全岛最大的淡水河南渡江从这里入海,“海口”因此得名。 在海口,有一条盛极一时的骑楼商业街。一楼是店铺,二楼以上是人们居住的地方,一 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骑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做“骑楼”。这是海南人从东南亚带回来的建 筑样式。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着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从清代开始,这里就 有下南洋的热潮。出海闯荡的人们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儿。小到咖啡,大到骑楼这种设计,甚 至连造房子的水泥都是从南洋运回来的。闯荡南洋的人们脚步未远,从内地驶来的轮船已经 响起靠岸的鸣笛。1988 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自由与梦想激励十万 闯海人横跨海峡, 从海口登陆, 踏上这座充满无限可能的岛屿。 如同 “闯关东” 、 “走西口” , 当年的闯海人勇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 “下海”是他们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 流行词。 即便是最靠近陆地的地方, 海洋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北部是海南岛最凶险的海岸线之一, 灯塔成为航海人最愿意看到的老朋友。 这是海南灯塔中最年长,相貌也最出众的一座,它守望临高角已经120 多年,红白条纹 是它最明显的标识。临高角灯塔见证了不少历史。1894 年,法国人为了控制琼州海峡而修 建了它。50 多年后,解放军在临高角艰难登陆,解放了海南。激战过后,灯塔如旧,但海 南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世界。 木兰头灯塔守卫着一片危险的水域。因为水流速度极快,不少船只在这里遇险。破损的 木板被冲到海岸上堆积起来,这片水域被称为“木烂头”,后来人们将其改名为“米兰头”, 期望海难不再发生。真正发挥作用的,是这座 74 米高的亚洲第一灯塔,它如同茫茫大海中 的路牌,为远道而来的船只指引方向。 追寻一座岛屿和树木之间的奇妙缘分,平凡的椰子有着最传奇的身世。貌不惊人的红树 林,在绝境中力挽狂澜。退潮后,加入螃蟹和鸭子的队伍,与它们一起重新发现海滩。 在海南岛东部,有一条绵延 15 公里的椰海长廊,200 万棵椰树,演绎了极致的椰岛风 情。椰树和海南岛的亲密关系众所周知,可关于它们相识的经历,却始终是个谜。有一种说 法比较盛行,海南岛上原本并没有椰树,最早的椰子来自马来半岛。数千年前,一些成熟的 椰子从马来半岛的椰树落下,被潮水带入海中开始漂泊。搭乘洋流的班车,它们必须在两个 月之内遇见陆地,否则等待着它们的就是死亡。这样艰险的旅程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某一颗 椰子率先登陆了海南岛。这是幸存者的胜利,一颗椰子最终繁衍出一片椰林。 告别椰林, 继续向前, 海水逐渐接管陆地, 我们惊诧地发现,一片树林生长在海水之中。 这片树林聚集了不同品种的红树科植物。 它们或许是自然界最名不副实的树木, 明明是绿色, 却叫做红树林。其实,这些树木富含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特殊成分,树干或树枝断裂以后,便 会氧化成红色。更不可思议的是,红树林已经习惯了海水的包围,为了活下来,它们进化成 一座座海水淡化器,除了树根能从咸水中过滤出淡水,它们还能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 对 人类来说,红树林是最好的海岸卫士,当台风来袭,它们消解了风浪的力量,保护着身后的 农田和村庄。 红树林还有一批忠实的拥护者。每天落潮后,鸭子们便浩浩荡荡涌向红树林旁的滩涂。 海滩上滞留的小鱼虾,是它们挚爱的食物。大自然的馈赠,给鸭子提供了免费的天然饲料。 这种赶海觅食的鸭子,有人称呼它为“跑海鸭”。寻求美食的道路从不孤单,退潮后,和尚 蟹也开始扫荡海滩。并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只能横行,和尚蟹就很擅长向前直走。平均重量只 有两克的身体, 让它们能够迅速移动。 它们喜欢集体出行, 这样看起来更像是一只庞然大物, 可以吓唬一些胆小的捕食者。 大海在每一次涨落之间将大自然的礼物馈赠给海边的人们。落潮时分,到海滩上就可以 捡拾最新鲜的海产。潮水退得越远,留给赶海人的沙滩就越多。熟悉地形的渔民,甚至可以 下到数百米外的海滩上采贝。以海为田,靠海吃饭,他们就这样过了数千年的赶海时光。 3 3 从古老的渔村到度假天堂,不断变化的风景里蕴藏着海南更新迭代的故事。和海上人家打 个照面,探访不远处的南湾半岛,那里是猕猴的天堂。飞往中国顶级的旅游胜地,体验花样 玩海的无穷乐趣。 这里原本只是一个小渔村,博鳌,正是鱼多鱼肥的意思。2002 年,第一届亚洲论坛在 博鳌举行,亚洲各国的政要、商人和学者齐聚于此。 之后这里被确定为亚洲论坛的永久举办地。博鳌一夜成名的传奇至今为人乐道。从渔村 一步跨入现代城市,海南的许多地方都经历了急速的升级换代。 让我们去看看在此之前这座岛屿童年的模样。 海南的大多数旅游地原先都是这样的小渔 村。新村港是疍家人世代居住的港湾,疍家人是沿海地区水上居民的统称。数千年来,他们 靠海为生,以船为家,从不上岸生活。这一个个木质方格,当地人称为鱼排,鱼排之下是养 殖海产的网箱。今天的疍家人,以养殖和出海捕鱼谋生。他们在鱼排上搭建木屋,鱼排连成 片,木屋连成村。祖辈们留下来的传统劳作方式依然在延续。只是如今,一些疍家人不再漂 泊海上,他们上岸建了房子,过上了海上劳作,岸上生活的日子。 疍家人的邻居,住在不远处的半岛上。眼前这座山,就是猕猴的乐园。南湾半岛生活着 上千只猕猴,它们分成 24 个群落,每群猴子都有自己的专属领地。每天下山,不同的猴群 路过对方的地盘时,总要打上一架。南湾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 10 公斤。小个 头更容易散热,这是他们为了适应炎热的海岛气候,在进化过程中做出的改变。中午时分, 猕猴们纷纷下水避暑。猴王担负起教练的职责,它只在岸上观望,从不下水是它的原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