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主题班会教案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尊老爱幼主题班会教案 篇一:尊老爱幼_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尊老爱幼”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织金一小六年级(5)班 杨维书 一、活动时间:2024年10月8日 二、活动目的 : 1.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通过爱心活动,使学生学会关爱别人、关注弱势群体。 三、活动预备 1.搜集本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尊老爱幼的事例沟通,评出最正确故事员。 2.建议学生从四周做起,为四周的老人献爱心、送温柔。 四、活动主持人:张夏兰、张诗琪 五、活动过程安排 (一)激发动机 ,引入主题 张夏兰、张诗琪: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张夏兰: 同学们,你们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节日吗?(重阳节)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 诗表现了诗人重阳节时远在他乡,不能与亲人兄弟一起登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张诗琪:看来,古人关于重阳节这个节日是特别注重的。我们全体同学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六年级(5)班“尊老爱幼”主题班会如今开始! (二)活动内容 1.介绍重阳节。 张诗琪: 重阳节的来历 农历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节。由于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此特别早就开始过这个节日了。古时过重阳节,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欣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又由于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九是数中最大数,就有久久长寿的含义, 况且秋季又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日历来有着特别的感情。 重阳节是综合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传统节日,是汉民族独有的节日。 九月九,月日都是阳,因此在一年之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奇异数字。关于重阳节的记载,早在春秋战国的《楚辞》中已提到了。历代名人诗文中写重阳的甚多。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来了,写重阳节的诗,最有名的是唐代王维的一首七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张夏兰:有谁明白重阳节是什么节日,人们在重阳节会做些什么? 张诗琪: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构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风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到达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络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贺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意图,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由于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提倡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张夏兰:重阳节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瘟神,只要他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神的折磨。 在这场瘟疫中,一个叫恒景的男人,他的父母被夺走了生命,他本人也差点丧命。病愈之后,他辞别妻子儿女和父老乡亲,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神。他访遍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陈旧的山,山上有一位法力无边的仙人。恒景无畏困难险阻,在仙鹤指引下,找到那座高山,找到那位仙人。仙人被恒景的精神感动,收恒景为徒,传授给他降妖剑术,赠他一柄降妖宝剑。恒景日夜苦练,练就一身非凡的武艺。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九日的早晨,按仙人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降魔的准 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神冲出汝河,刚找到山下,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嘎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执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把瘟神刺死剑下。从此九月九登高避邪成为一种风俗,并流传下来。此事在梁国的吴均的《续齐谐记》一书中有记载。 张诗琪:我给大家介绍重阳节的风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节活动丰富多彩。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古代重阳节优等高的风俗,因此重阳节又叫“登高节”。唐代文人写登高的诗特别多,李白,杜甫,王维等都有许多佳作。 吃重阳糕。重阳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等。九月九早晨,父母将重阳糕切片,搭在儿女的额头上,口中念念有词,祝福子女百事俱高。听说,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顶上要做成两只小羊,以示“重阳”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小的红色纸旗,点上蜡烛。用“点灯”,“吃糕”表示“登高”之意。这小的红色纸旗,代替茱萸。重阳糕的制造并无定式,各地在重阳节所做的松软糕都成为重阳糕。 赏菊,饮菊花酒。重阳节正式菊花盛开的季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风俗起源于晋朝的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知名,以诗知名,以饮酒知名,也以爱菊知名。后人仿效他,就有了重阳赏菊的风俗。古时的文人雅士,还将赏菊和宴饮结合起来。以求与陶渊明更接近。北宋的首都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菊花已有几百种,千姿百态。因此民间又把九月,称为“菊月”。清代以后,赏菊风俗尤为兴盛,且不限于九月九这一天,而是在重阳节的前前后后。如今的菊展也都在重阳节的前后举办。 插茱萸和簪菊花。这种风俗唐代已特别普遍。古人认为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可佩戴与手臂,可放在香囊里。还可以插在头上。人们可以头戴菊花,把菊花枝叶挂在门窗上,目的是“解除凶秽,以招吉祥。”宋代,还用彩色的缯(一种丝织品)剪成茱萸,菊花的形状,作为礼物,互相赠送佩戴。 张夏兰:过重阳节有的地点还有各自的特色风俗。 陕北。重阳节时,正是收割季节。白天忙收割,晚上,月上树梢,人 们爱吃荞面熬羊肉,然后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把,谈天说地,直到公鸡打鸣才回家。他们随手摘几枝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头上,辟邪。 福建莆仙。蒸食九层的重阳米果。将优质晚稻米,清水淘洗,浸泡二小时,捞出沥干,掺水磨成稀浆,参加明矾搅拌,加上红糖。蒸笼底铺上干净炊布,将以上米浆铺在上面,大火蒸几小时,熟显露出笼,抹上花生油,叠为九层,切成棱角层次清楚,半透明体,软甜可口,不粘牙,是重阳节最正确敬老食品。莆仙人还在重阳节祭扫祖墓,纪念祖先,把重阳节又叫“大清明”。 重阳节又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到湄洲的妈祖庙或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张诗琪;敬老节的由来 农历九月九是重阳节又是敬老节。由于重阳节是九九,与“久久”谐音,意为健康长久,敬老节又叫老人节。敬老节起源于重阳的含义,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敬老节的根底。敬老节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大火”是星宿二的别称、这颗星在九月隐退。古人认为,大火星隐退,漫长的冬天到了。当大火星年初出现时人们又进行迎火仪式。九月大火星隐退时,人们进行送火仪式。这些仪式中包含了敬老的一些细节。大火星隐退了,意味着人老了,表达了挽留和祝福之情。 在古代都把重阳节与敬老节合二为一,并不特别强调某个节日。由于过去二者的风俗都是形似或一样的。1989年,国家把农历九月九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