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中的信念
论科学中的信念论科学中的信念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 指出不管是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还是休 谟经验主义怀疑论都不能排除科学中的信念。这些信念分“常识”, “科学见识”和“世界 观”三个层次,在科学中,各自发挥不同程度的作用。然后,从科学规范的形成和作用,科 学理论的评价和社会对科学的影响说明科学中的信念是怎样形成和发挥作用的。 最后, 阐述 了科学中的信念与科学研究的内在联系,科学是在信念和怀疑的辩证运动中向前发展的。 【关键词】信念/科学 【正文】 自从以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为标志的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特别是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并用 于科学观察以来, 对已有知识和人们感觉经验的怀疑逐渐成为科学的基本精神。 任何所谓的 真理都要接受人类理性的审判和实践的检验, 能够生存者才能被保留, 其余的则被抛弃,这 似乎已成为获得真理的安全之路。 而信念通常被认为是宗教的专利, 在科学中没有位置。 那 么在科学中究竟能否排除信念?在科学中又有哪些信念?信念在不同层次的学科和知识中 有何表现和作用?科学中的信念是如何形成和怎样起作用的?人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科学中 的信念?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一、在科学中能否排除信念 根据大英百科全书的定义: 信念是一种接受或同意某一主张的心理态度, 而不需要有充分的 智力知识来保证这一主张的真实性。 其他各种定义也大同小异。 信念的基本含义在于对还不 能充分肯定的东西给予肯定的接受。 自从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来, 不管是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 都力图把信念从科学中排除出 去。理性主义是想通过寻找人类知识的坚实基础来排除科学中的信念, 其先驱者笛卡尔,想 通过利用意义确定和清晰的词、 概念和观点,而使知识系统地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 使任何 理性的人都不会对知识的可靠性产生怀疑, 来排除科学中的信念。 最后,他认为他的这种理 想在数学中找到了, 因为在他看来数学里的每个知识要素都是意义确定和清晰的, 各种知识 要素之间都以逻辑一贯的方式连接起来,并且是人类理性能够把握的〔 1〕。但问题是,这 是否能排除科学中的信念呢? 首先, 对知识的坚实基础是什么进行考查本身就有信念。 在这一过程开始之前有什么理由使 考查者确信知识有坚实的基础呢?很显然,提出知识的坚实基础本身就有信念。 其次,即使找到意义确定和清晰的词、 概念和观点作为知识确定无疑的坚实基础, 这个基础 也只是在思维内是坚实的, 而一旦这些词、概念和观点离开笛卡尔的思维火炉, 而与现实接 触,这个基础就变得不那么坚实了。 作为笛卡尔理想知识的数学, 其坚实性也只限定在人类 思维构造的范围之内,正像爱因斯坦所指出的, “只要数学的陈述与实在相联系,它们是不 肯定的;只要它们是肯定的,它们就没有与实在相联系” 〔2〕。一旦用数学陈述表达现实, 就变得不那么肯定了。而知识, 特别是科学知识,本身就要对现实进行描述和阐述。因此, 力图通过寻找知识坚实基础来排除信念是不现实的,不能实现的。 再次, 笛卡尔所谓意义确定和清晰的词、 概念和观点是否存在呢?正像语言分析学所指出的, 如果词是有用的,其词意就不是确定的, 因为如果要求词意是完全确实和清晰的, 就需要有 像宇宙中的事物一样多的词, 而且如果某种语言的词意是完全确定的, 那么其语句就将是同 义反复了。人们使用的每个词之所以是有用的, 是因为它是一种语言的一部分, 而每种语言 都是用此语言的人们以其特定的方式来把握和整理他们的经验, 每个词都有自己的故事, 都 有其历史与文化的内涵, 并且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境。 正由于词意的抽象性, 不那么固定 性以及语意的语境性, 它才能被用来表达现实和人们的经验。 笛卡尔所需要的意义确定和清 晰的词、概念和观点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因此,理性主义排除科学中的信念的努力是行不 通的。 经验主义则是要通过建立一种系统的怀疑论来排除科学中的信念。 经验主义怀疑论者休谟认 为,人的感觉印象是可靠知识的唯一基础, 而人脑只是对感觉资料进行记录, 重新安排和比 较, 科学理论或规律只是对各个观察进行方便的总结和相互关联, 因果关系只是人们的思维 习惯和事件重复出现给人们的心理预期。 因此, “自然规律” 不是对必定要发生事件的描述, 科学知识也绝不具有普遍的或肯定的意义。 休谟强调科学只寻求有限过程的答案, 而不寻求 事件的次序和结构的全过程或起源问题的答案,任何超过这种科学限制的陈述都是可疑的。 休谟不相信人类理性有认识现实的能力, 他断言从个别观察不能得出普遍规律并主张必然性 只能归结为逻辑关系而不是现实关系。 然而,休谟也认识到他这种对客体存在、 自我能力和 因果关系的怀疑只存在于他进行研究的时候,一旦离开研究,他就又回到了“常识”和“自 然信念”因为人类生活是不可能建立在这种“绝对怀疑论”基础上的〔 3〕。然而, 科学研 究是否能建立在他这种 “绝对怀疑论” 的基础上呢?是否能排除信念呢?我们不妨对科学研 究过程做简要的分析。 科学研究过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观察有意义的事实; 二是根据事实提出假说; 三是 用观察或实验检验假说。 而这三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信念。 第一,所谓观察有意义 的事实就是科学家从大量的事实中寻找能解决特定问题的事实。 而作为一个好的科学家的重 要标志在于, 在其观察开始之前就能通过直觉意识到沿某一方向或用某一方式能找到所需要 的事实。很显然,在观察之前科学家不能证明其直觉是否正确,这就需要信念。第二,根据 事实提出假说。正像科学史所展示的, 从事实到假说没有固定的逻辑规则, 这更需要科学家 的直觉和想象, 需要科学家的创造性的概括能力。 在这一阶段科学家也不能证明其直觉和想 象或概念是否正确,这仍然需要信念。第三, 用观察或实验检验假说。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 清楚地表明, 某一实验或一些实验往往不能证伪一个假说或理论。 在没有更好的假说或理论 产生之前,原假说或理论尽管有不少反例但仍被人们接受。这里仍存在信念。因此,科学研 究是不可能建立在“绝对怀疑论”基础上的;科学不能排除信念。 二、科学中有哪些信念 信念之所以不能从科学中排除出去, 是因为科学不仅是由资料、 理论和逻辑等所构成的知识, 而且是人们对实在和自然进行认识的实践活动。在科学中除了需要资料、理论和逻辑以外, 还有许多“超经验”和“超逻辑”的因素。这些因素就属于本文前面所定义的信念。这些因 素大体可概括为如下三种类型: 第一种可以概括为“常识”,包括外部世界的独立存在性、外部世界的有秩序性、外部世界 的可知性、人类感觉一定程度的可靠性、 逻辑和人的智力规则的存在性、 概念分类的相关性 和逻辑一致性、人类认知智慧的适当性、理论与实在的一致性,等等。 之所以称这些因素为 “常识”是因为它们不仅是科学的前提,而且也存在于普通人的意识之中。 第二种可以概括为“科学见识” ,即在科学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包括科学的基本解释模型是 机器还是有机体(或其它),用接触力还是超距作用理解因果作用,解释某一现象是说明引 起该现象的因素还是进行演绎推理, 自然物质最终是连续的还是不连续的。 另外还有:哪些 概念是一个理论能正当地使用的, 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