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安全教育求职安全
精品文档 第九章实习、求职和就业安全第九章实习、求职和就业安全 第三节、职陷阱及预防第三节、职陷阱及预防 近年来,受到大中专院校不断扩招、部分市场需求饱和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就 业形势已经不容乐观。由于各种招聘市场还不够规范,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不 够,加上学生求职心切,自我防患意识不强,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人,使一些求 职心切的大学毕业生掉进就业陷阱之中。因此, 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 关脑,提高警惕,了解就业陷阱的特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一、常见的就业陷阱一、常见的就业陷阱 (一)网络陷阱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普及, “网上求职”已成为广大应届毕业生求职 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网络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点’但不断出现的虚假招聘 也让应聘者深受其害。因此,学生在网上寻找实习与就业岗位时,一定要本着审 慎慎重的态度,对自己的安全负责。 网络招聘又称电子招聘,是指运用网络技术,帮助企业完成招聘的过程。网 络招聘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但是虚拟的网络世界也 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方便他们针对应聘者的意向,提供虚假职位,或是 以收取“培训费”为由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典型案例】 沈阳某大学师范学院的小李即将大学毕业。为了能争取到更好 的工作,小李将自己的简历传给很多“对口”的单位。终于,小李收到了这样一 封邮件, 邮件上说小李的基本条件和学历条件都符合公司的要求, 经过公司讨论, 同意录用他为职员。但是在工作前要先进行业务培训。公司称由于小李家不在大 连,出于照顾的考虑,请小李先汇教材费400 元。小李买到教材后,先在沈阳自 学,然后再来大连参加进一步培训。这则录用信息让小李喜出望外,立即给公司 账户汇去书款。可是等了一个星期,小李也没有见到教材邮到。于是他连忙拔打 联系人的手机,又发了几个邮件。此时,对方手机关机,邮件也没有人回复。小 李这才意识到被骗了。 网络招聘的特点决定了应聘者不能与用人单位面对面地交流, 因此应聘者容 易上当受骗。所以学生在进行网络应聘时,应该选择信用度高的网站,应聘前要 做好“功课” ,了解应聘单位和应聘条件,以免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失去人身自 由。 (二)中介陷阱 通过中介公司找工作对大学毕业生而言, 无疑是一种便捷的求职途径。但一 些不法分子也注意到了这个牟利途径。他们发布诱人的虚假信息,吸引应聘者, 然后再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 国家规定, 开办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必须领取许可证, 要有健全可行的工作章程和制度,从业人员必须取得中介资格证书。 【典型案例】某日,劳动监察大队连续接到举报。事情是这样的,某职业介 绍所收取了小苏等 5 人每人 500 到 1 000 元的中介费,并保证给他们介绍工作。 如果对工作不满意,还可以在一年内重新帮他们介绍工作,并保证一个月内找不 到工作,全额退款。但是,无一例外的是,当他们拿着职介所给的地址去找用人 单位时,不是用人单位不需要招人,就是根本找不到单位。一个月后,他们找到 介绍所要求退款,但是介绍所根本不予理睬。 该案例中,小苏等五人明显落人了中介陷阱,被骗取了钱财。现在,中介公 司遍地都有,但是正规、合法的却不多,很大一部分都是没有资质的。故学生求 职一定要到合法、信用度高的中介公司找工作,而且一定要查看中介的《职业介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绍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原件。 (三)押金陷阱 一些公司以高工资、低门槛为诱饵,利用实习生求职心切的心理,索要“风 险金” “保证金” “培训费” “押金” 等, 签约后又以种种理由迫使实习生 “违约” , 以达到侵吞“押金”的目的。 【典型案例】张某手里有两张收据,一张时间为 3 月 12 日,上面写着“工 装押金 200 元整” ;另一张时间为 3 月 4 日,上面写着“确定工作单位,中途放 弃,责任自负,押金 50 元整” 。张某说: “我应聘的那家公司收了工装押金.但 我根本没见到工装。我说不干了,他们却不给我退钱。据张某讲,3 月 1 1 日她 到××市一家公司应聘文员,面试通过后让她交200 元工装押金,3 天后再来笔 试。 “笔试要在 20 分钟内答完 6 道简答题,我抄都抄不完啊。后来他们说我没通 过,让我去做销售员。他们的货卖不动,我来辞职要求退钱。经理就说只有两个 选择,一是继续卖货,二是给我一套工装,押金不退。 ” 法律规定, 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保险金和 押金) 。 若学生寻找实习岗位或正式求职时, 遇到此类情况, 一定不要轻易相信。 必要时,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四)工资陷阱 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 工资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条件。但毕业生对工资的了 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数字上,还应注意福利、保险、奖金等是否已经一并包含在 内,再理性地审视和衡量,不能被所谓的“高工资”冲昏头脑。 【典型案例】 某校学生孙某到某单位应聘销售岗位实习生, 并 “面议” 工资。 “面议”结果是月最低工资 800 元,如果销售成绩优秀,最高可达到 2800 元。 为达到优秀,孙某尽心尽力干到月底,可老板却只给他发了 800 元。孙某以为是 自己业绩不够好,于是更加卖力。但次月工资仍是800 元。孙某终于忍不住,问 老板到底怎样才能加工资。哪知老板回答:只有 800 元,不干随时可以走人。 “工资面议”有时是用人单位故意给出的悬念,以便引诱求职者上钩,从而 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目的。 “干得好可以加薪”中所指的“好” ,只是一个 模糊的概念,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学生实习时如遭遇此类情形,事先务必要明 确“好”的标准和“可以加薪”的具体条件,并写入劳动合同。如果月最低工资 即底薪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依该标准支付工资, 并依照 《中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处理,即请求劳动仲裁部门责令其限期支 付差额。 (五)传销陷阱 传销是一种违法行为。传销人员通过发展“下线” ,骗取求职者信任,以其 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 被发展人员交纳一定的费用, 取得加入资格。 以此牟取非法利益, 扰乱经济秩序, 影响社会稳定。 青年人社会经验不足,容易受骗;求职心切,抵挡不住诱惑;接受能力强, 对新生事物感兴趣。正是由于这几个特点, 传销组织将学生锁定为他们的重点发 展对象。一旦进入传销组织,很容易被洗脑,也很难摆脱传销组织的控制,甚至 会有人身危险。因此,毕业生在实习和求职过程中,要高度防范传销陷阱。 【典型案例】某名校研究生阿强曾深陷传销组织,不仅损失十万元钱,还搭 上了一段“感情” 。这个故事的另外一个主人公陆梅是传销团伙的一员,她想方 设法接近阿强, 并令阿强为之心动,然后诱骗他随自己一同前往位于广西某地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传销窝点。 当阿强意识到自己落入传销陷阱时,已经成为传销链条上的一颗螺丝 钉,深陷其中。而此时的陆梅早已没有当初对阿强的热情,变得陌生而冷淡。阿 强突然醒悟到,陆梅原来期许给他的美好未来,只不过是引他上钩的一个诱饵。 所谓的资本运作、阳光行业,其实充满了欺骗。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阿强决定 放弃之前的投入, 离开这个疯狂的传销团队, 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