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一问一答式课堂教学
摒弃摒弃“ “一问一答一问一答” ”式课堂教学式课堂教学 摒弃“一问一答”式课堂教学 问题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 实际实践中,不少教师把问题教学异 化为“一问一答”式教学,造成了课堂学习的低效或无效。文本从实践的角度, 深入对“问题教学”简析,并结合实际,建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样式,对提高语 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发现当下教师课堂教学采用得最多的是问题教学形式, 其主要方式就是“一问一答”式,也就是教师提问题,学生找答案。不难发现, 这种方式也是“满堂讲”的变异。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基于文本 和编者意图的思维双向交流的过程。 “问题”是实现语文思维交流和对话最重要 的方式之一。“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问”,而是促进学生的“学”。教师以 问题为核心规划学习内容,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也就是所谓的“问题 驱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指向学生文本学习过程中矛盾的揭示、联想的 唤起、思索的引发等,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 考查學生的认知等。 当下的“一问一答”式课堂教学,主动权在教师,教师从导入开始就提问, 学生按着教师提问的思路,找答案回答。教师把教学内容问完,学生把教师的问 题答完,课文就学习完。这样的课堂教学,虽是问题占主导地位,但一堂课,教 师提问多到 100 多个, 有时教师提问后, 便将目光盯在自己设计好的正确答案上, 只要有哪个学生能够说出这个答案, 就算是知识学到了, 而对其他同学视而不见, 就开始下一个问题。 这些教师讲“问题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提问题, 找答案”, 只要班上有几个优生找到答案或说出答案就认为全班学生都会了。有些问题,教 师只管提,学生答对与否,教师也不做回应。有时,教师为了得到答案,不停地 追问,追问不成功,就采用逼问,牵引学生说出答案;有时,教师抛出的问题, 学生无法回答,教师就自问自答,教师也不做导答指导,也不做任何评价。这种 “问题教学”只是把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简单的回答问题形式, 忽视学生的思考和 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仅仅是走过场, 语文能力根本没有得到任何程度的生长。 1 问题式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白,问,谁问,问什么,怎么问,如何导答,如 何评价等问题,同时,教师还要讲究问的方式。答,谁答,答什么,怎么答,不 能答怎么办等具体问题,教师或学生如何改变这种形式,教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 手改变。 一、解读教材,了解学生,设计主问题,实施板块教学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 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 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文本解读是发现文本潜在密码和意义的过程,文 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正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课前, 老师得先和文体‘对话’, 即钻研好教材。 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 (包括朗读课文) 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 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小到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大到 一段文字、篇章结构、文章立意) ,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走进课堂。每篇文 章都有它的精妙之处,而且都可以从中去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所见有限,便和 同事讨论,主动求教于专家,或者听听别人的课——这也是‘对话’”。 每篇课文都有独特的内涵。“课文隐藏着作者生命意识的律动,燃烧着作者 爱与恨的感情,交织着作者悲与喜的感受,低回着作者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倾诉, 表现着作者追求正义与真理的呐喊。 ”所以, 教师必须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 充分挖掘文本的潜在价值,解读其负载的文化思想内涵,善于把握作者语言特点 和运用语言的特色,把握文本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提取文本的养分,与教材拉近 距离,与之亲和,与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接近,产生共振共鸣,这样才能进行富 有创意的教学设计。 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 的主旨;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和创 建性的意义建构。在此基础上,教师站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特级教师钱梦龙谈他备课的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又一遍地 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 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 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由于这些心得都来自亲身阅读体会, 课文也早已烂熟于心,因此教学中常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的快感,还不时带点 2 激情。” 解读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 更是教师一项专业技能。解读文本是一件最能显 示语文教师“功力”的活儿。从某种意义上说,一篇课文教什么、怎么教、是否 教到点子上、能否让学生真正受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解读文本的功力。教 师可以向闫雪学习, 细读闫雪著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上下册) , 通过通读教材, 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学情,确定学习目标,针对学习 目标设计主问题,再根据主问题设计板块教学。 课文: 《晏子使楚》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主问题:研读文本,怎么关注语言艺术? 板块一:听写词语“出使”“侮辱”“尊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并借 助三个词语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引出学习目标。 板块二:晏子到底说了哪些话让楚王不得不尊重?(从全篇聚焦到三句话, 实现大刀阔斧后的精雕细琢;研读三句话,还原楚王的思维过程;补充课外资料 丰富认识。 板块三:应用检测:班干部公开侮辱同学,如何学晏子机智反击? 二、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选择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是学生读懂的,不是教师教懂的,教师作用主要在于引导与点拨,激励 与评价等方面。学生一旦进入文本,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零距 离与文本对话,在语言文字发现问题,选择问题进行学习。遇到具体的大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两小儿辩日》一课,针对主问题“两 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不能解答,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是进行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与合作,学生在 全身心地体验片段。 师:“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 生 1:“这是自豪的笑,两小儿认为他们的问题难倒了大思想家孔子,他们 感到很自豪。” 生 2:“这是嘲讽的笑,因为人们都认为孔子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但两小 儿发现并非如此。” 生 3: “这是痛苦的笑, 因为像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回答不了他们的问题, 3 天下还有谁能解答呢?” 大家的争辩愈来愈激烈,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老师归纳道:每位同学的见解 都很正确,只要大家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孔子不 能决”一句呢? 生 1:“说明了孔子一是一,二是二,很诚实。” 生 2:“孔子那么有学问的人还有不懂的知识,说明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我 们应该‘学海无涯苦作舟’。” 生 3:“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生 4:“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同。” 生 5:“应该学习两小儿獨立思考,勇于质疑的精神。” …… 课后谈到这节课,老师深有感触地说:“学生给 3000 多年前的孔子灌输进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