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反博
IABPIABP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病例汇报 知识链接 PCI 术后入监护室的观察与护理 病例汇报病例汇报 患者:赵冬生男 66 岁 2017-09-08 入院 09-10 转入我科 主诉:持续胸疼、胸闷 10 天,头晕 1 天,急性加重 5h。 病程:头晕、血压低,自服速效救心丸症状未缓解,下午 5 时出现胸疼、 胸闷、 头晕加重伴血压下降收入我院, 心内科会诊诊断为 “心肌梗死” 9-9 11:30 行介入手术,植入 IABP,改善供血,后转入 CCU 抢救,13:30 心率、血氧、血压下降,请麻醉科插管后转入我科。 ECG 提示 II、III、avF 导联 ST 段压低 诊断诊断 1 急性心肌梗死 2 心源性休克 3 肺部感染 4 双侧胸腔积液 5 低氧血症 6 急性肾 衰竭 7 肝功能异常 8 凝血功能障碍 9II 型糖尿病 10 代谢性酸中毒 11 颈椎病 知识链接: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将一个体积约 40cc 的球囊通过股动脉穿刺, 放置到降主动脉左锁骨下 1-2 公分处, 球囊介于左锁骨下动脉与肾动脉之间, 通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驱动,在舒张期开始充气,增加冠脉灌注,在舒张末期放气完毕,降低后 负荷的一项手术。 球囊选择球囊选择 >183cm50cc 165-183cm40cc 152-165cm34cc <15225cc 反搏的原理 心脏收缩前一瞬间(主动脉开放时) ,球囊放气,降低主动脉内舒张末压,减少 左心室做功,降低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 心脏舒张前一瞬间(主动脉关闭时) ,球囊充气,增加舒张期冠脉灌注压力,增 加心肌供氧。 应用指征应用指征 危重状态或血液动力学不稳,争取时间手术 ---PTCA(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旋切,支架等失败,或难以控 制心律失常 ---心梗后并发症 ---MI(心梗)合并左室功能低下,低心排 ---心衰状态的术前病人 心脏指数<2L/min.m2 平均动脉压<60mmHg 左房压>20mmHg CVP>15mmHg 尿量<20ml/h 末稍循环差,四肢发凉 适应症适应症 一、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 1、急性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 2、围手术期发生的心肌梗塞 3、体外循环后低心排综合症 4、心脏挫伤 5、中毒性休克 6、病毒性心肌炎 二、急性心肌梗塞后发生的机械性并发症 1、室间隔穿孔 2、乳头肌断裂致二尖瓣关闭不全 3、大室壁瘤 三、内科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 四、心肌缺血而致的室性心律紊乱 五、进展性心肌梗塞 六、围手术期对重症病人的支持和保护措施 1、严重心肌缺血病人做冠脉造影、PTCA、溶栓术、麻醉诱导 2、高危重症病人作心导管检查、心脏手术、普外手术 七、心脏移植前后的辅助治疗 八、人工心脏的过渡治疗 九、手术中产生搏动性血流 禁忌症禁忌症 IABP 治疗的安全条件为主动脉瓣和主动脉壁正常 (一)绝对禁忌症: 1.主动脉瓣病变:严重 Ai,主动脉窦瘤破裂 2.主动脉壁病变:主动脉瘤(气囊充气可致夹 层形成或动脉破裂) (二)相对禁忌症: 1.脑出血(增加出血可能) ,严重的出血倾向 2.周围动脉疾病(增加肢体缺血的可能) 3.心脏畸形纠正不满意者 4.无手术指征的晚期心脏病 5.恶性肿瘤,晚期重要脏器疾病 并发症并发症 下肢缺血:由于经皮穿刺,损伤小,及导管直径的减少,这类并发症已属 少见 血栓形成:应保持 ACT 在 150-180s(正常 60~130s) 主动脉内膜损伤,动脉破裂 穿刺部位渗血 血小板减少 球囊导管不动导致血栓形成 空气栓塞 感染,败血症 PCIPCI 术后入监护室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入监护室的观察与护理 病人意识、一般状态及生命体征 立即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护、吸氧 注意病人的体温变化 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指尖、甲床的血运情况 嘱病人饮水,注意饮食 出血(潜在护理问题) 疼痛 心律失常 并发症 IABPIABP 术后的监测及护理术后的监测及护理 1 1、球囊导管的固定、球囊导管的固定 在股动脉穿刺点处用缝线固定导管 ,局部予无菌敷料固定,建议用宽5 ㎝,长 20-30 ㎝的低过敏胶布沿大腿纵向固定, 防止管路沿大腿皮肤成隧道状被意外拉 出。 注意:球囊导管的前后两个位置均须固定,才能确保球囊在体内的位置不变。 2 2、心理支持、心理支持 给予病人心理支持,由于使用 IABP 的病人病情都比较重,病人心理存在一定的 忧虑、恐惧状态,所以在使用前、后要反复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其必要性、有效性 和安全性,给病人以安慰、鼓励,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术后应保持 病房安静、整洁、适宜的温度,使病人感到舒适,避免强光照射,确保病人休息 和睡眠。 3 3、观察反搏效果、观察反搏效果 ((1)循环改善:皮肤、面色渐红润;鼻尖、额头及肢体末端转暖;中心 静脉压、肺动脉压下降;尿量增多。 (2) 心泵有力: 舒张压、 收缩压回升 (前者高于后者) ; 平均动脉压回升; 心排血量回升;正性肌力药用量减少。 反搏压≥收缩压+10─20mmHg 小提示: 定时冲洗中心腔可以保证有创血压测量更准确。 用加压盐水袋完 成每小时定时冲洗球囊中心腔的工作, 显然更省事且最大程度的减少污染 中心腔的机会。 4 4、观察心电图变化、观察心电图变化 持续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及 QRS 波变化,若心率过快、过缓,均应积极查找原 因并及时处理;发现恶性心律失常,立即对症处理;心律改变如窦性转为房颤, 应适当调整放气期限。正常辅助时反搏频率 1:1 最好,在心率太快时(>150 次/分)时,临床应尝试降心率,以保证最佳的反搏效果。 5 5、抗凝治疗的监测、抗凝治疗的监测 在应用肝素抗凝过程中,2h-4h 监测活血凝血时间(ACT)1 次,使 ACT 维持在 200s-500s 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49s-50s。同时密切观察临床出血 征象,如局部渗血、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等综合分析,恰当处理,及时调整肝素用 量,达到既能抗凝又不出血的目的。 临时停止反搏,持续时间不应超过 30 分钟,以避免形成血栓! 6 6、足背动脉的监测、足背动脉的监测 (1)检查下肢动脉搏动,确定足背动脉搏动处,并在皮肤上做标记,观察皮肤 的颜色、温度及感觉等变化并与对侧比较。要求 1 次/h.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医生处理。 (2)下肢缺血表现:皮肤颜色苍白、皮温降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将置管一侧下肢垫高,并每 4 小时行下肢功能锻炼一次。 (4)半坡卧体位应30°,避免屈膝、屈髋引起的球囊管打折。 (5)避免停搏交替或停搏因素:触发不良、循环波动引起的低反搏压、 1:3IABP 大于 8 小时或停搏超过 30 分钟而未即时拔管等等引发的停搏诸 因素,以减少气囊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的机会 7 7、导管穿刺处的护理、导管穿刺处的护理 (1)每天严格无菌操作下更换鞘管插管处的敷料,更换敷料时防止鞘管或反搏 导管移位。 (2)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发红现象, 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3)监测体温及血象变化,防止导管相关性感染。 8 8、球囊导管的护理、球囊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