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管管理理体体系系程程序序文文件件密级: □ 秘密□ 机密□ 绝密 文件编号: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 0 版次编 制审 核评 审 参编: 审 定批 准 年月日 批准日期 编制部门:安质部 发放范围:各职能部门/项目组/承包方/监理 文文件件会会签签 表表 序号序号职职 能能 部部 门门签签 署署日日 期期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2013年月日 1IPMT团队 2商务管理部 3设计管理部 4采购管理部 5施工管理部 6安质部 7财务部 8综合办公室 9生产运行部 10人力资源部 说明: (1)本程序文件知识产权属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部所有,未经授权许 可或批准,不得对项目部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提供;任何外部组织或个人 擅自获取、使用、转让本程序文件的行为均属侵权。 (2)本程序文件执行解释权在安质部。 1of X 1 1 目的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在房屋建筑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防腐保温工程、公路路 桥、公用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得到及时识别、评价 和管理,特制定本程序。 2 2 范围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策划和 更新管理。 3 3 术语术语 3.1 环境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 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2 环境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3 重要环境因素 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4 环境影响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5 健康 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身 体、精神、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的条件和因素。 3.6 危害因素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 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3.7 危害因素辨识 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8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 3.9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程度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1of X 3.10 安全 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3.11 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 险。 4 4 职责职责 4.1 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 4.1.1 负责提出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识别及评价知识培训需求并组织培 训; 4.1.2 负责汇总公司和IPMT团队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清单》、《危险源识别、 评价清单》,并组织评价。 4.1.3 负责汇总公司和IPMT团队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并 组织各部门对汇总后结果进行评价、确认、复核; 4.1.4负责对公司和IPMT团队《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的控制过程进行 监督管理。 4.2 各职能部门 4.2.1 负责本部门职责范围的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进行排查、评价、确 认、上报安质部和IPMT团队QSHE部; 4.2.2 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控制过程进行监督; 5 5 管理内容管理内容 5.1 环境因素、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 5.1.1 识别范围 环境因素识别应覆盖所有部门、所有活动、所有活动场所、所有产品、所有使 用的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 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识别范围应包括: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现场 工作人员;所有设施、设备; 重点关注以下活动: a) 公司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工艺设施、设备、介质); b) 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投用; 1of X c) 新、改、扩建、大修理项目(包括设计、施工、投入生产过程); d) 物资采购、储存、调拔等过程; e) 办公、生活、后勤活动及所有工作场所及场所内设施;管理岗位、施工岗位 现场人员的活动; f) 外包服务活动所带来的环境因素; g) 应急准备以及相应的物资、设施。 h) 各非生产类活动(培训、会议、文体活动等) 5.1.2识别方法和主要途径: (1)环境因素: a) 现场观察法:观察各个施工现场,对各种施工过程中的扬尘、噪声及废弃物 产生排放等进行识别。 b) 调查表:对新、改、扩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潜在的植被破坏、土地占有等环境 因素进行识别;对施工过程原油、污水等潜在的泄漏及资源、能源消耗等环境因素 进行识别。对物资采购和服务过程中环境因素进行识别。 c) 专家咨询法: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分析施工过程中潜在的环 境因素。 (2) 危险源识别的主要途径 a) 作业安全分析JSA; b) 区域风险评价或调查; c) 工程变更分析; d) 事故事件学习; e) 行为安全观察; f) 工作循环检查; g) 其他。 (3)危险源识别的主要途径 a) 作业安全分析JSA; b) 区域风险评价或调查; c) 变更分析; d) 事故事件学习; 1of X e) 行为安全观察; f) 工作循环检查; g) 其他。 5.1.3 识别要求 (1)识别环境因素要考虑三种状态、三种时态以及七个方面。 三种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和紧急情况。 a) 正常状态:正常施工和工程建设。 b) 异常状态:指施工过程中设备、设施大修、检修;新技术推广试验等可合理 预见的情况。 c) 紧急情况:指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发生频率极小,但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环境 因素(如火灾、爆炸、洪水、滑坡及第三方破坏等紧急情况)。 三种时态包括:现在、过去和将来。 a) 过去:以往遗留问题; b) 现在: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 将来:生产设施的废弃、生产工艺及过程的改进,生产过程辅助材料的改 变、替换等因素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将来潜在的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还有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七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固体废物排放、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浪 费、相关方及其他。 (2)安全危害因素识别的要求 a)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b) 风险发生的后果; (3)危险源识别的要求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以下五类进行识别: a) 物理性危害 b) 化学性危害 c) 生物性危害 d) 人机工程类危害 e)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1of X 同时应满足标准要求识别出以下危害因素 a) 食品卫生 b) 手动操作 c) 带显示屏的设备 d) 空气质量 e) 毒品 f) 酒精 g) 抽烟 5.1.4 识别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识别 a)安质部、IPMT团队QSHE部负责对本程序进行培训; b)各部门自行识别本部门涉及的《环境因素》、《危险源》; 5.1.5 识别过程中还应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规划、建设和委托(即新建、扩大再生产和改造)过程; 2)常规的和非常规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条件,包括停工、维修和开工; 3)事故和潜在的紧急情况,包括来自: ①产品或材料的包装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