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所用就要所有,是传统的企业用人观念;不求所有,但求 所用。应该是一种更新且更有效的用才理念。以下是本人整理 的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以供大家参考。 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观念 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从物质到意识的深刻变革:知识 经济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主 要依靠物力资本转到主要依靠人力资本。中国如此,世界更是 如此。 “21 世纪什么最贵?人财!”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一切事物的 发展中,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源,人是一切事情发展的决定因素。 甚至可以说,现代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人力资源,而知识型人才 是人力资源的核心,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首先必须获得、 留住、培养知识型人才。目前,整个社会对人才,特别是顶级 人才的渴求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急迫。 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起“留人 不拴人”的用人新机制。 实施柔性引智措施,大力推进人才引进工程。坚持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季节型”、“假日 型”、“侯鸟型”、“契约型”等柔性形式引进人才,即关系 不转、户口不迁、智力流动、来去自由 ;建立起“留人不拴人” 的用人新机制。 切实做到人尽其才,大力推进人才使用工程。 要创新选用人才标准,坚持在实践中检验人才; 要创新激励机制,建立起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的分配激励机制,允许和支持部分专业优秀人员兼职兼薪。 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奖励办法,对为公司创造重大经济 效益的,要重奖;奖要奖得心动,罚要罚得心疼。 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着重看 贡献、看业绩。 打破了隶属关系,打破了地域范围。 我们经常把企业的员工分为五种:人财、人才、人材、 人在、人灾。 “人财”自然是企业间争夺的关键,企业会千方百计 留住他们;对于有潜力的“人材”则需要企业提供一个好平台 使他转化成人才;对于“人在”,如果企业有良好的用人制度 和淘汰机制,他们也难以逍遥自在 ;企业追求人力成本最低化, 对于“人灾”,决不能姑息养奸,只有一个决定:赶走他们。 我们要所用,不一定要所有;我们要功能,不一定要 职能;我们要使用权,不一定要所有权。 企业用人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人(基层员工)为企业创 造价值,创造财富。 面对人才资源有限、人力成本有限等的情况下,我没 有必要据为己有,只要主动出击,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和奖励 措施都能“为我所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指在使用利益既得的情况 下,完全可以避免为获得所有权所支付的对价。 “所有”只能是一时,“所用”才能更持久, “所有”是手段,“所用”是目的,“所有”的本质 也是为了“所用”。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想观念,体现出一种气 魄,一种策略。 它强化使用权,淡化了所有权,赋予了所有权与使用 权关系新的内涵,是一种现代财富观念和用人理念。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理念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对于经济欠发达、处于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甘肃而言,尤为宝贵。党的十八大以 来,我省立足省情,把加快人才发展提高到事关经济社会发展 转型升级的战略高度,创新思路、创新政策、创新载体,本着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不断加大引才力度,在一定程度 上弥补了急需紧缺人才的短板,探索出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吸 引人才的新路子。 “人才特区”集中引才 甘肃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都与中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竞争处于明显劣势地位。重点行业、重 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创业人才紧缺,高层次金融、 科技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甘肃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人才缺口有多大?2011 年上半年,甘肃对急需紧缺人 才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初步探明全省急需高、中级专业技术 人才达到 11.7 万人,并据此编制了《甘肃省人才需求目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短期内补上如此大的人才缺口, 靠自身培养绝无可能。 2011 年 10 月 26 日和 27 日,《人民日报》和《人民 日报·海外版》分别以两个整版发布《甘肃省引进急需紧缺人 才公告》和岗位需求目录,500 个重点岗位、1.2 万名人才需 求,引才规模之大、覆盖范围之广、优惠政策力度之强,前所 未有。人民网、新华网、“千人计划”网等各类网络媒体也发 布了相关信息,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随之发布的《关于加快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意见》及 配套的七个办法,组成甘肃人才特区建设工程,面向海内外, 分三个层面集中引进各类紧缺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或团 队,数量不限,越多越好;重点关键岗位急需人才,筛选出 500 个重点岗位;各用人单位急需紧缺人才,需求 1.2 万名。 对于引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最高给予 1000 万元的扶持资金,同时在项目扶持、财税金融扶持、住 房保障、配偶就业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厚待遇。 人才特区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各地积极行动,结合各 自实际,纷纷出台接地气的引才政策。 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兰州市在 2012 年列支 100 万元“人才特区”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 2013 年起,市财政 每年列支 5000 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 之大前所未有。针对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兰州市聘任 6 名国内 建设工程领域和轨道交通行业的知名专家为技术顾问团队,通 过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等方式柔性引进专业技术人员 10 名,引 进 160 余名具有 5-10 年相关工作经验的甘肃籍人才回兰创业。 几年来,万洲健顺、三一重工、大成科技、众邦电缆、海默科 技、耐驰泵业、万维信息、金桥科技、奇正藏药等一批行业 “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兰州“人才特区”。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濒临破产的特困三线企业,发展为 国内集成电路封测行业内资及内资控股前三甲的上市公司,天 水华天集团的成长离不开人才,引进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 是集团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原动力。多年来,集团始终把引进 高端人才作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引擎,先后从国内外引进 200 多 名高层次人才担任技术带头人和管理骨干。特别是 2012 年, 引进以赛意法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六军为带头人的 12 人管理研 发团队后,有力地推动了集团持续创新,专利及科技成果鉴定 数量成倍增长。 柔性引进金融科技人才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是发展的强大引擎,人 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金融、科技人才是全国各地都在争抢的 “香饽饽”。在人才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的甘肃,如何才能引 进这样的“香饽饽”?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柔性引才方式,争取国家 金融机构、科研院所的支持,派出金融科技人才来甘肃挂职, 挂职时间原则为 2 年,可延长也可提前——甘肃开创性地推出 引才新举措。 2012 年以来,我省多次赴京登门求才,央地双方达 成深化战略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共识,分三批从中国人民银行等 各大金融机构引进金融专业人才 283 名,分别安排到省直金融 部门、14 个市(州)和 86 个县(市、区),担任分管金融工作的 副市(州)长、副县(市、区)长和相关行政职务,实现了金融人 才市县全覆盖;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引进科技人才 54 名, 到省属高校、科研院所、开发园区等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