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经济学
民生经济学民生经济学 ———————————————————————————————— 作者: ———————————————————————————————— 日期: 所谓 民生经济 ,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条件作为 主线贯穿于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运行的全过程,通过理顺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 素的比价关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率,提升社会总福利水平的经济发 展模式。发展民生经济,有利于实现发展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价值本质价值本质 从价值取向看,民生经济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崇尚劳动、崇尚创 造、崇尚平等、崇尚和谐的原则,体现了对劳动者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主体 地位的尊重。民生经济要求在三个层面努力满足劳动者的需求:在物质层 面,提高劳动者的收入、福利水平,提高其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在精神层面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提升其精神状态、社会地位和满足感; 在发展层面,为劳动者及其后代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通过这些途径,使劳 动者充分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并分享发展成果。 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从基本内容看 ,民生经济把保障和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不竭动力。在生产环节, 民生经济主要表现为制定适应要素禀赋结构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支持全民创业 , 扩大社会就业;在分配环节 ,主要表现为完善财税体制 ,缩小收入差距,健 全社会保障;在消费环节 ,主要表现为营造鼓励消费的良好环境,为中低收 入社会成员扩大消费提供支持和保障。通过这些途径 ,最终实现生产、分配、 消费各个环节良性互动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方向发展方向 从发展方向看 ,民生经济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强调消除体 制障碍,促进劳动力、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并通过市场机制合理 定价;强调从要素禀赋条件出发,通过市场机制选择适宜的产业结构;强调 政府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 理、公共服务的职能。 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发展民生经济,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 求,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重要载体。 发展民生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发展民生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增 加广大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收入,提高其创业、生产的积极性,一方面可以 增强发展动力 ,改善经济结构,形成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可以迫 使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并以损害环境为代价获取利润的企业退出市 场,并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从而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资源投入型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型转变奠定重要基 础。 发展民生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发展民生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迫切需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鼓励社 会成员特别是中低收入社会成员创业,将有力推动民营经济、中小企业、个 体工商户蓬勃发展 ,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同时,民生经济为劳动者生存 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劳动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发展技术、知 识密集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发展民生经济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发展民生经济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根本途径。只有大力发展民生经 济,增加中低收入社会成员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才具备坚实的 基础。只有把政府财力优先运用于公共支出,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网络以及 全民共享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体系,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改善消费预期,积极扩 大消费,为扩大内需提供广泛而持久的动力。 发展民生经济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动力。发展民生经济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动力。大力发展民生经济,要求各 级政府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逐步脱离具体的微观经济活动,集中精 力制定发展战略、产业规划,大力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完善公共 服务,调节收入分配 ,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同时,随着民生 经济的发展,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日益凸显,政府行为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 利益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必将进一步促使政府公开、透明、廉洁、高效施 政,进一步促进政府转变管理方式。 现有规划现有规划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凸显出发展民生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党中 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下 ,我国初步顶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运行 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但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 一些地区、行业、企业还比较困难。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明显暴露。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对于理顺我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种主体之间的关系,建立更为合理有效顺畅的市场 经济体制机制,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形成全民 合力,最终真正化危为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关系相关关系 我国已基本具备发展民生经济的条件。首先,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和贯彻落实, 为发展民生经济提供了根本的政治和思想基础。其次,社会共识的逐步凝 聚为发展民生经济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发展观的 理解不断加深,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社会利益格局、理顺各种市场 主体之间关系的愿望日益强烈,发展民生经济的共识和积极性日渐提高。 第三,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社会财富的增长为发展民生经济提供了坚强 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 第三位。从国家财力看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达6.13 万亿元,其中中央 财政收入达 3.27 万亿元。从社会财力看,截至2009 年 1 月,全国存款 总额达 49.47 万亿元,其中居民存款总额达23.69万亿元。综合来看, 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 主要途径主要途径 发展民生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 设的方方面面。应把发展民生经济作为一个优先目标,作为保增长、调结 构、促改革的重要举措,并作为即将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当前, 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发展教育是基础。发展教育是基础。 没有教育的发展和接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就没有发展 机会的平等。在发展民生经济中,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公平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确保9 年制义务教育 覆盖面和教育质量的同时 ,可以考虑将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通过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扩大就业和创业是根本。扩大就业和创业是根本。 没有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就 会失去源泉。应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效率,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发展为中 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加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全民创业,支 持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发展。改革户籍制度,便利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大 培训力度,为扩大就业创造条件。 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解决“三农”问题是重点。发展民生经济的重点区域在农村,重点对象 是以农民 (包括农民工 )为主的低收入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