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史话
国际民防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国际民防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民防是随着空袭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空袭危害的发展而发展。 1849年,奥地利军队在围攻威尼斯城时,放出了几百个携带30磅炸弹的热气球轰炸威尼斯, 从此揭开了空袭作战的序幕。 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制造了世界上首架飞机,很快飞机就被用于军事目的。开始 飞机只是用来从空中向地面敌方阵地侦察和拍 照。1911年意土战争中,意军飞行员从飞机上向 土军阵地投掷了数枚手榴弹,虽杀伤效果不大, 但给土军以较大震撼。此举很快为其它国家效仿, 随后出现了轰炸机和轰炸航空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空袭作战方式已被广 泛运用。比较有影响的是德国使用200多只飞艇和 400多架飞机对伦敦实施昼夜轰炸,炸死炸伤英国 4000多人。同时,英、法等协约国也对德国实施 一战中德国用来轰炸英国伦敦的齐柏林飞艇 了报复性轰炸。为了减轻空袭造成的危害,英国于1914年首先在伦敦建立了民防组织,组织实施 发布警报、疏散居民、抢修、救护,从此以保护民众,减轻空袭危害为目的“民防”开始出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产生了国际民防组织,法国医生乔治·圣保罗发起并向政府提出申请,随后 在日内瓦建立了第一个国际性非政府民防组织,旨在战时实行人道救助工作。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轰炸机迅速发展,空袭作战理论蓬勃兴起,为尔后大规模空袭作战奠 定了物质、组织和理论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交战双方都毫无顾忌地把城市居民和工业 设施当作靶子,大肆轰炸、杀伤、破坏。比较典型的空袭有:德国对英苏轰炸,美、英、苏对德 国轰炸,美国对日轰炸。使用的兵器既有各种轰炸机、强击机,也有v-1、v-2导弹,1945年8月 美国还使用了两枚原子弹对日本广岛、长崎进行了核打击。二战期间,交战各方共投入飞机上万 架,总投弹量达500余万吨。 面对城市和平民遭受的严重空袭毁伤,交战各国都采取了观察、警报、隐蔽、构筑防空壕 (洞)、抢险抢救、消防灭火等民防救助措施。由于各交战国及各城市对民防重视不同,防护效 果和损失程度也有很大不同。英国虽然遭受德国空袭时间最长,但其非常重视民防,损失也相对 较小。 (摘编自吉林市人防网) 当代国际民防的发展当代国际民防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充分认识到空袭威胁的严峻性。50年代 至8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展开了军备竞赛,竞相发展核武器,达到了 足以毁灭对方的程度。面对新的世界大战和核袭击的威胁,美苏及其 同盟国均把民防作为国家和民族生存的重要措施和战略威慑力量,把 民防提高到了战略高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民防建设 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世界主要国家相继成立了民防组织,制订民防法规,建立民防机 V-2 弹道导弹的研制标志着 美、 苏两国在弹道导弹装备上军备 竞赛的开始 制, 完善民防设施, 建立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民防体系。 美国和前苏联的民防工程能掩蔽全国70-80% 的人口,以色列、瑞士、瑞典等国的民防工程可掩蔽全国90-100%的人口,英国提出人均掩蔽工 程至少应有1平方米。许多国家对城市和工业设施、基础设施都采取了防护技术战术措施,建立 了覆盖全国的防空情报、警报、指挥通信网络,制定了大规模人口疏散计划, 建立了民防专业队 伍,开展了民防训练。多数国家把战时防空和平时预防处置各种灾害事故结合起来,统一管理, 民防领域逐步扩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军事高技术迅猛发展,高技术武器信息化装备在战场上广泛运用,战 争形态、 战场环境和作战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信息化高技术局部战争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 高技术空袭成为相对独立的作战阶段,并成为战争中的主角。具有代表性的如海湾战争、科索沃 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其主要特点是打击范围更广、破坏因素更多、精确度更高、可控性更强。 各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民防建设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表现是: ■ 防核威慑条件下的高技术空袭成为民防的主要任务; ■ 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成为民防的重中之重; ■ 防生化恐怖袭击成为民防的重要内容; ■ 防信息攻击成为民防的重要课题。 (摘编自吉林市人防网) 中国人民防空的产生与发展中国人民防空的产生与发展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战争时间,日军飞机对我许多城市和前后方军民进 行了长期残酷的轰炸。针对日军的空袭,国民政府着手组织防空袭斗争。1932年9月,为应对日 军对南京的空袭威胁,国民政府责成军事部门制定了《南京临时防空计划》, 这也是中国最早的 防空袭计划。1933年,国民政府确定了防空建设方案,公布了《各省、市、县防护团组织规程》, 组织设立防空机构,开展防空培训。1943年11月21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了第一次声势浩大的 防空演习,并将这一日定为中华民国的“防空节”。1937年7月,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日军 先后对上海、南京、杭州、武汉、重庆进行了大肆轰炸,此间国民政府颁布了《防空法》。 1940 年2月,国民政府又公布了《防空法实施细则》,这些法规对指导当时的防空工作具有一定的意 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自1927年8月1日诞生起,即在作战活动中组织了疏散隐蔽和使 用轻武器对空射击的防空行动。1933年5月,红军总司令部成立防空科。8月19日,中华苏维埃中 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瑞金发出关于防空防毒的训令,针对敌人在第五次“围剿”中可能派飞机轰 炸和施放毒气的情况, 要求各地各部组建防空防毒委员会, 进行防空防毒宣传, 构筑防空掩蔽部, 设立对空观察哨,规定警报信号,组织对空射击,加强救火救护、肃反和防空演习,并介绍简易 的防空防毒方法。1933年10月27日,鉴于国民党军飞机轰炸中央苏区的情况,中革军委命令公布 了防空组织法, 要求各战略点和军队师以上司令部组成防空排担负防空任务。同时组织训练防空 队,配发自制的简便高射瞄准具(架)并教授使用方法等。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都采 取了防空措施,以减少日军轰炸造成的损失。 解放战争后期,东北各大城市和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先后解放。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 放,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机关迁至北京。国民党军队不甘心失败,派飞机对北京等城市进行 空袭,给刚刚得到解放的城市居民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了粉碎国民党军的空袭,保障居民生命 财产安全,4月15日,中共中央成立了防空委员会。其它各解放区和城市及沿海的一些部队,也 相继成立了防空指挥机构和消防队、救护队、纠察队等民众防空组织,规定防空警报信号、交通 和灯火管制办法,用各种形式进行防空宣传,发动群众做好防空准备, 组建防空情报组织,对减 轻遭敌空袭的损失,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组织全国人民防空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迅速做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和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 中国台湾海峡的决定,声称“台湾未来地位未定”,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飞机不断侵入 中国东北边境地区领空进行轰炸扫射,侵犯中国主权,直接威胁中国安全。与此同时, 逃窜到台 湾和东南沿海诸岛的国民党军在美国的支持下,不断派飞机对我上海、南京、杭州、福州、广州 等城市实施轰炸和袭扰。 为了对付美军和国民党军的空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