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课程标准
研读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读课程标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我们教师都知道中考命题依据课程标准, 可是到底怎样理解和运 用课程标准才能使我们真正实现“有效备课、有效教学、有效复习” 呢?我觉得我们教师就要学会研读课程标准, 也就是在读的基础上再 细细研究,品出教育教学的价值,品出复习备考的策略,引领学生科 学地掌握学习本学科的复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始终把实现 “以学为主、 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有效教学作为教学所追求的艺术 境界。思想品德教师必须对这一标准有较为透彻深入的了解, 才有可 能推进自己的教学,提高专业化发展水平。那么,我今天和大家交流 的题目是《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有效性》。 我觉得有效教学关键是教师需要有效学习。 学习相关理论;向他 人学习,改造自己的教学-----学习别人,是为了提高自己,改进自 己的教学。思考哪些是可以用的;哪些需要改造可以用的;哪些不适 合我,不能硬用(采用什么,是内容决定形式。);给自己怎样的启 示? 当前我们最应该学习的理论就是《课程标准(2011 版)》。因 为随着《课程标准(2011 版)》的出台,首先对思想品德教师提出 了挑战。 在关于 “新课程新理念” 的讨论中, 我们如何将那些有价值、 有意义的东西呈现在思想品德课堂上, 在很多教师那里,其实是很不 清楚的。而这个标准的出台,为我们深化理解、澄清认识、改进教学 提供了新的规范和标准。 一、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师的价值是“引领”。 通过对新旧课标研读比较,《标准(实验稿)》更多强调本课程 立足点是“帮助和指导”,而《标准》更突出的是“帮助和引导”。 二者虽然差别不大,但意味值得思考。前者是“我领你走”,后者是 “我帮你走”。这种变化,实际上突出强调的是教师要充分认可学生 的自我提升和进步能力。在新课程教学中,要把这个思路贯彻好,就 必须从学生视角找问题,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同时还必须从学生可 以理解的角度解决问题、提升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吃透课程内容,准 确把握学生知道什么,应该引领他们学到什么程度。这是一项艰苦的 工作,也是必须做的一项工作。 在中考指挥棒的引领下, 我们的一些教师进入九年级新授课时就 只教中考考试范围内的内容, 因为围绕中考框架的教学, 从短期看既 有效益,又省事。 三年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关注点到底在哪里?这值 得我们思考。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学问再 大,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因此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价值取向, 积极引导学 生在学习生活中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把学会做人作为教育的头等使 命,让学校成为养育人性的圣殿。思想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过 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本课程的基础是初中学生逐步扩 展的生活; 课程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 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二、研读《课程标准》,变知道为思考。 我们教师知道《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中考考核的重要依据。但 是我们更要思考如何运用课程标准有效地指导教学, 指导学生进入中 考复习, 也就是教材和习题中哪些内容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所规定 的重点内容,我们应选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应掌握到何种程度 等。 决定学科中考成绩优良与否的首要因素是看考生掌握基础知识 的程度如何,成绩优劣与基础知识掌握好差成正比例。 中考的种种能 力的考核或数种能力的交叉转换,都必须以相应的基础知识为载体,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获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教师们在复习时面面俱到, 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和划基本问题, 而却忽视对主干知识的记忆和理 解,尤其在新课学习之初,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得出基 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过程学习, 导致学生遇到易混淆知识和开放性试 题时,不知如何作答。 平时教学中教师重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 而忽视了将课本知识和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或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很少关注社会生活,更不会自觉使用课 本中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 也就必然不会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 可是我们的教师,只 是满足于让学生将知识点找到、 记好教师设计的基本问题, 而没有结 合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学会将前后知识、新 旧知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 最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我们缺少思考课标,也就会找不准课堂教学的方向, 我们的 教师多半是“低头拉车, 而不抬头看路”, 只是让学生“走进题海”, 而教师自己却只是将讲评试卷关注点放在简单地对照答案, 而缺乏帮 助学生精选习题、训练学生解题技巧等能力的训练。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备考的依据、准绳。中考重点考查具有 支撑意义的最基础的核心知识 (在我们体系中明确的、 结构性的知识, 因而具有广泛运用的、重要的知识;知识:概念、性质、原理以及尤 其内容反映出来的思想和方法) ,教师教学内容和复习内容的确定都 应该是是以课程标准为准则, 教师要明确课程标准要求的知道、 了解 还是理解、 是不是要求活动建议等。 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研读课标, 命题时和指导学生做题时要认真研究课标, 不要把学生当做是做题的 机器,搞题海战术。面对今后的中招考试,要以不变应万变,只有认 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整合优化教材,深 化知识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才会做到心中有数,处变不 惊。 (一) 思考如何依据 《课程标准》 , 开展有效备课和有效教学。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 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 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 “你看到了 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 “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 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 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 有茫茫无际的草原。”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 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为行动指出正确的方向, 才会在实现目标 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事实上课堂教学也是一样, 备一堂课需要想很多, 学生的问题和基础;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规律;选用什么资源和教学方 式,怎样让学生动起来等等,而事实上核心应当是教学目标。总的目 标和被细化的课程目标。 漫无目标, 或目标过多, 都会阻碍我们前进, 要实现自己的心中所想,如果不切实际,最终可能是一事无成。教学 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课堂教学就是围绕着教学目标的制订和落实 展开的。教学目标有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宏观指的是指导性的课程标 准,而微观则多指课堂教学目标,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教 育终极目标的实现。 1.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和表述教学目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和表述教学目标。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增强目标意识,认真把握《课程标准》, 因为《课程标准》是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教学目标是《课程标 准》的具体化反映。《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的教学“三维目标”,即 情感态度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