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素材
1、国 学 常 识 国学名称的起源 第一章小学 第二章校雠学 第三章经学 第四章诸子 第五章史学 2、引子 所谓的”韩国最新的研究成果” –孔子为韩国后裔 –姚明有韩国血统 –佛祖有韩国血统 • 对以上”学术”成果对以上”学术”成果, ,一个儒者会怎么看一个儒者会怎么看? ? 参考:3、儒家(先秦时期) 儒家的特征: 其一、以孔子为先师,为思想领袖; 其二、以《周易》、 《尚书》 、 《诗经》 、 《礼记》 、 《左传》等书为经典; 其三、在思想上形成了仁与礼的一种张力结构; 其四、由内圣而外王,通过内体心性成就外王事功之学; 其五、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并将之运用到政治实践中,成为指导性的原则。 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儒家学说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经典不仅是思想统治工具,同时也是中国 封建文化的主体,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亚世界也占 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 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 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 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 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鉴借: 如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 第 1 页 共 61 页 自已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 “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 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 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 . 相关连结: 秋风先生在《新儒家悖论》一文中指出,当代大陆新儒家似乎在振兴儒学,并且要抵抗西 方,但自己却已经堕入到西方近代所形成的思考政治、国家、国家间关系的模式中,成为欧洲 大陆近代以来的强权政治理论的信奉者。由此,秋风进一步追问道:假如将儒家的基本教义完 全放弃,而用民族主义的万应灵丹使其还魂,那么,儒家理念自身的价值又是什么呢?如果儒 家的基本教义都是迂腐的,那为什么还要振兴儒家呢? 鉴于秋风先生近几年来流露出的越来越明显的文化保守主义倾向,以及他本人与新儒家的 私交,他只是在上述文章中精辟地分析了新儒家推崇施琅与他们欲意坚守和推广的儒家理念之 间的矛盾和冲突,却不愿意明确回答新儒家究竟想得到什么这个问题。 我这里提出一点自己的看法,请教各路方家。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尽管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实践和理论发展,传统意识形态已然式 微甚或正在崩溃的势头,早已不是运用传统力量所能抵挡得了的。那么,此时就急需一种新的 思想来填补。 对于意识形态的主导方来说, 尽管新思想显然还处于一种苦苦寻觅而未得的状态, 但有一点却十分明确,即,无论如何填补这一空白,填充物必须满足两个前提:一是不能再给 人以“又在沿用西方思想(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西方思想)”的口实或印象,因为这种思想既 会招来大众甚至一些官员的反感,实践又证明它本身也是行不通的。二是更不能滑入真正意义 上的西方思想(私产、人权、民主、宪政)的“泥淖”,因为如果允许那样的话,整个体制就 将在一瞬间被解构。因此,在如何填补这一空间的问题上,传统意识形态中的对立两派基本上 已经没有多少发言权了。 新儒家们很“聪明”,他们“嗅”到了上述味道,于是,不失时机地在对立两派的夹缝中 “兜售”起他们的那一套。从蒋庆欲立儒教为国教,到陈明策划推出施琅剧,等等,无一不显 示着他们的踌躇满志。他们所以表现得如此张扬,是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作为可以满足上述 条件,既不会被指责为回到“左”倾的老路,又因其来自本土而与西化划清了界限。甚至正好 可以利用它来强调“中国特色”,以便更有力地抗拒所谓的普世价值。说穿了,新儒家们的目 第 2 页 共 61 页 的是夺回话语权,方法上不仅是实用主义,更是机会主义。 不知道应当称为有趣还是别的什么意思的是,从全国各地堪称轰轰烈烈的祭拜活动来看, 新儒家们似乎已经颇有斩获。可惜的是,入囊之物根本不是他们真正想要得到的。一方面,由 意识形态主导方举办的此类活动,形式意义远大于实质意义,除了表一下文化“回归”本土的 姿态,实甸甸的内容是经贸和旅游,远未跳出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窠臼。对于更加广 大的人来说,其实就是看个热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儒教这个被其推崇者认为源于本土因而 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东西,却遭到了主要来自民间的强烈反对,尽管这种反对没有五四时期打 倒孔家店和建国后尤其文革时期批孔的形式激烈,但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反感却决不亚于前述两 个时期。这或许是新儒家们所没有料到的,因而也可能更具讽刺味和杀伤力。 对于新儒家们来说,这当然是够痛苦的。但更痛苦的并不是新儒家,他们起码还能在被允 许的范畴之内找到一时的话语权, 以赚取稿费、 演讲费和出版费, 以及人们对其存在的关注 (如 果说这也算一种收益的话) 。比较痛苦的是两类对立的传统意识形态的坚守者。 如果抛开老牌的 不说,那么,一类是以刘国光、巩献田等挂帅的一派,另一类是以吴敬琏、贺卫方等牵头的一 方。不过,前者以“搅黄”物权法和借助几使国企改制限于停顿的郎贤平的鼓噪而可以稍觉得 意洋洋,后者也因最高层“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表态和获邀出席“西山会议”并发言而抱 持着希望的心态。这两类人既有明确的理念和对理念的坚定追求,又因不具实权而不必为将来 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担责,所以,他们也还不算最痛苦。那么最痛苦的是谁呢?显然是那些急 需填补空白而又找不到合适填充物、只好表面上装作成竹在胸实则得过且过的人,如果这是一 种良知尚存意义上的痛苦的话,那么,这一痛苦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准确说是机会的丧失) 而变得愈益强烈,以至达到他们根本无法承受的地步。 因此,现在是拿出勇气冲破迷茫而胶着状态的时候了。 •儒家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儒家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 “天“:本体——又叫乾元、道、(无极而)太极、理、本心、良知、仁、诚、上帝 “性善论”--人人皆可为尧舜,个个心中有仲尼 “道统”:尧——舜——禹——汤——文武(以上为圣王合一期)——周公——孔子——孟 子—— •“五常”:仁(此“仁”意义不同于本体之“仁”) 、义、礼、智,信。 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 仁爱,泛爱众,而亲仁。 第 3 页 共 61 页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八目”:1)格物 2)致知 3)诚意 4)正心 5)修身 6)齐家 7)治国 8)平天下 “三达德”:智、仁、勇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 “持志养气”、“养浩然之气” (孟子) “三希修炼”:士希贤, 贤希圣, 圣希天 (宋 ·周敦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 ·张载)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 何为”国学”?此学术名词为什么出现何为”国学”?此学术名词为什么出现? ? 参考:参考:6 6、国学名称的起源、国学名称的起源 3 3、经学之亡、经学之亡 •1906 年 9 月 2 日,光绪帝颁布上谕:废除科考(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