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
肝病科肝病科 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急性病毒性肝炎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 诊疗术语·证候部分》 , 《中医内科学》 (田德禄,蔡金主编。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2006 年) 。 本病是由于感受湿热毒邪,蕴结中焦,脾胃运化失常,湿热熏蒸 肝胆,不能泄越,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脾失健运,胃失和降。 主要症状:纳呆腹胀,身目发黄,小便黄赤,倦怠乏力。 次要症状:口干、口苦,恶心,厌油,呕吐,头身困重,脘腹痞 满,胁肋疼痛。 急性起病,发病前可有诱因(如不洁饮食、劳累、饮酒等) 。 具备 2 个主症以上,或1 个主症、2 个次症,并结合起病、诱因、 肝功能检查等可确诊。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 分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2000 年修订) 。 (1)病史:既往无肝炎病史,急性起病,近期有与确诊的病毒性肝 炎患者(特别是急性期)密切接触史或不洁饮食史,或经常接触肝炎 病毒污染物(血液、粪便等) ,或半年内有输注血制品史或消毒不严 格的注射、手术史。 1 (2)主要症状:病初可有发热,随机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厌油 腻、尿黄等症状。注意有无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 有无精神改变、头晕、意识障碍等肝性脑病症状。 (3)主要体征: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脏肿大并有压痛,肝区叩 击痛阳性。 (4)辅助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及总胆红素升高;病毒学检查;指 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学指标阳性。 3. 证后诊断: (1)肝胆湿热证:口干、口苦、恶心、纳呆,脘腹痞满,乏力,或 身目俱黄,色泽鲜明,大便干,小便黄赤,苔黄腻,脉弦滑数。 (2)湿阻脾胃证:恶心厌油,呕吐不止,纳呆腹满,头身困重,倦 怠乏力,或身目发黄,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腻微黄,脉濡。 (3)肝郁气滞证:胁肋胀满或胀痛,偏于右胁,胸部满闷,精神抑 郁,时时太息,或烦躁易怒,恶心纳呆,厌油腻,咽中如有物梗阻, 经行乳房胀痛,或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4)肝郁脾虚证:胁肋隐痛,乏力、纳差,玩腹胀满,少气懒言, 面色萎黄,大便溏泻,舌质淡,体胖,边有齿很,苔薄白,脉沉弦。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 肝胆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 当归、生地、 2 柴胡、茵陈等。 2. 湿阻脾胃证 治法:醒脾除湿 方药:三仁汤加减。藿香、黄芩、 杏仁、橘红、生薏苡仁、白蔻仁、 荷叶、苏梗、苏叶等。 3. 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制香附、枳壳、郁金、 白术、茯苓、 白芍、炙甘草等。 4. 肝郁脾虚证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白芍、党参、茯苓、炒白术、陈 皮、半夏、焦三仙等。 (二)中成药 1. 口服中成药:根据病情选择一至三种中成药,如五味子制药, 垂盆草制剂,茵陈黄制剂等。 2. 静脉注射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辨证选择茵陈黄注射液、丹参制剂、苦参制剂等。 (三)中药保留灌肠 治法:通腹泻浊,凉血解毒。 用于黄疸明显,消退缓慢,大便秘结不通者。 方药:承气类方药灌肠 3 方法:病人取右侧卧位,抬高臀部,取药液适量,保留灌肠。 (四)护理 1. 情志护理:针对患者存在的恐怖紧张、忧虑悲观、怀疑过敏和 急躁不安的不良情志,因势利导,改善患者情绪,解除疑虑和烦恼,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 饮食护理:忌饮酒,忌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宜 清淡,以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为主,多吃水果,少量多餐,餐次餐 量分配为早、午多食,晚饭少进。 3. 生活护理:起居有时,寒温适度,劳逸得当,生活有节。急性 期以卧床休息为主,待黄疸减轻,肝功好转时逐步开始轻度活动,但 以不疲劳为原则。 三难点分析 1. 病毒性肝炎中医治疗有限,但目前尚无循证医学大样本、多中 心、随机、对照、盲法的临床资料为支持,影响疗效评价。 2. 中医药针对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大出血、肾衰竭、严重或混合 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无特效药物和疗法,临床参与有限。 3. 中医治疗仍以口服汤剂为主,缺乏疗效确切的中药新剂型,对 难以口服药物患者的临床干预有限, 制约了中医药在慢性重型肝炎中 的运用。 应对策略与思路: 1. 开展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循证医学研究。 2. 开展病毒性肝炎辩证分型规律研究。 4 3. 临床辨病、诊断以西医为主,中医辩证、治疗以辩证施治为主 是病毒性肝炎中医防治的基本发展方向。临床诊断应以西医辨病为 主,在此基础上再分期分型论治或专方专药治疗, 有利于临床疗效的 提升和临床经验的总结。 4. 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多方法、多途径、多药物施治,保护肝、 脑、肾等重要脏器。 四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 中医证候疗效: 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 70% 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证候积分减少大于等于 30% 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小于 30% 2. 肝功能:通过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的变化评价肝功能的改善情 况。 治愈:肝功能正常。 显效:谷丙转氨酶小于 80IU/L ,总胆红素交接较基线下降70%或 总胆红素小于 51.3umol/L。 有效: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有所下降。 无效: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无变化。 (二)评价方法 1. 对主要症状进行动态观察,记录主要症状改善和消失的情况。 5 2. 每周复查肝功,评价肝功能改善情况。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