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旅游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 对少开放的不断扩大,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区域之间、城市之间、景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合作逐渐形成共识,在一些地区,合作 形式不断创新, 在当地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明显的作用。 处于中国旅游业发展龙头地位 的北京、 天津、 河北三个行政区, 长期以来, 在旅游业的发展中一直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合作, 发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区域合作的优 势。虽然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合作的行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从总体 上说,至今尚未取得突破胜的进展。因此,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问题值得认真探讨和 认真对待。 一、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从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出发,京津冀是国内最早提出区域旅游合作的地区。早在 1985 年就成立了京东旅游区,致力于京东地区两市一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景区的合作,这 个区域包括北京平谷的金海湖,天津的盘山、黄崖关、蓟县和河北省的清东陵等,创造了一 些行之有效的联合开发、联合营销的合作方式,效果明显。后来由于多种因素,没有能够坚 持下去。1987 年,由北京旅游学会发起,联合天津旅游学会、河北旅游学会,在北京密云 白龙潭召开了第一次“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研讨会“,与会代表表达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愿望, 从而使这样的研讨会成为例会, 每年大家在一起探讨区域合作问题, 而且参与的省市越来越 多,一直到后来发展为北方十省市旅游联谊会,并促成了每年-届的“北方旅游交易会“,由各 地轮流举办,2003 年河南郑州举办。2003 年 9 月 19 日至 21 日,京津冀三地旅游局还在 北京中华世纪坛广场举办了“京津冀旅游宣传周“活动。应当说,在推动这三个地区的旅游合 作方面,三省市的旅游学会和旅游局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是,总的说来,还没有实质性 的发展,还停留在形式单-、规模有限、参与不足、随意性强的较低层次上。 二、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必要性 (一)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旅游业在我国社会经济 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3 年 10 月 13 日,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在北京 发布了《旅游及旅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报告, 《报 告》中特别强调,中国具有成为世界旅游大国的潜力,中国旅游及旅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 的。在未来的十年间,“中国的旅游及旅行业需求将有望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旅游及旅 行业高增长国家’。根据这个《报告》,2004 年中国旅游及旅行业总需求预计将达到 15367 亿元人民币,有望直接创造 136000 万个就业机会。届时,“广义的旅游及旅行经济(直接 和间接)将创造 12736 亿元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或者全部国内生产总值的 10.2%。“虽 然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的数据和国内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具有一定的不可比性,但是 根据这一报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国际社会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旅游业 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北京是全国的首都,天津是最早的直辖市之-,河北是华北的大省,京津冀三个行政区 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有着天然、紧密的联系。同样,它们在中国的旅游发展中发 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三个行政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是如果它们合在一起,其 在全国的位置则非常突出。京津冀都被列入全国接待入境旅游者 30 万人以上、接待外国旅 游者 20 万人以上和外汇收入在~亿美元以_上的省市名单之中。京津冀的旅游外汇收入占 全国外汇收入总额的 18%。因此说,在未来中国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京津冀应当、 也一定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认真探讨京津冀三地发展更加紧密的经 济关系,加强旅游发展中的合作与联合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 (二)旅游活动“无边界行为“特征的需要 旅游活动的核心是人员的流动。旅游者流动的方向是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旅游者本 身和旅游目的地处于某种行政管理的区划之中, 而旅游者在做旅游决策和实际旅游时, 并不 关心目的地的行政归属,而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从这一意义上说,旅游活动是无边界行 为。但是,基于行政管理和地方利益的需要,一些政府机构则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强调行政区 划的范围,人为地划定了界限,设置了藩篱,制造了障碍。也许在封闭时代这显得很自然, 这些小圈子在不断被加固和强化;也许在计划经济的时代,这样做更能够实现计划,而在市 场经济时代,这样做显得是不和时令的,因为它限制了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市场经济就难 以正常运行。 也许农业或某些制造业可以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范围内会发展得很好, 然而 旅游业则不行,它的发展就需要打破疆界,多方联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大发 展,实现区域的多赢。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点,国内各个省市也都朝这个方向 努力,试图打破长期以来计划经济运行的惯性,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路。 (三)旅游活动发展“内聚外拓“规律的需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表现出“内聚外拓“的规律。一方面,大范围“走马观花式 “的观光旅游活动将逐渐减少,中小区域尺度的休闲度假旅游逐渐兴时。随着人们出游能力 的加强和出游次数的增加,身心愉悦功能会不断增强,走过几个地方很难成为骄傲的资本, 人们更加强调为自己而旅游,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让人疲于奔命,人们更愿意静下心来, 好好体验异地文化和氛围,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区域尺度旅游将会受到人们更多的青睐。另 一方面,郊区游的范围将逐渐向外拓展,也会向中小区域尺度的休闲度假旅游发展。随着人 们可支配收入和时间的增加、 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 信息的丰富和快速传播、 私家车的增多, 人们一日游、周末游的范围被拓宽了,通过距离的增加人们能够获得更加完整、新鲜的旅游 体验。京津冀三地地域集中,区内北京和天津等特大城市是巨大的旅游市场,旅游活动的这 种“内聚外拓“作用更加明显,对区域旅游合作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旅游业区域竞争态势的需要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景点竞争、线路竞争、城市竞争,开始进入区域竞争 的阶段。从国际上看,欧盟东南亚等区域的旅游合作颇为成功,特别是在欧盟,旅游者的流 动和旅游业的经营都实现了无障碍, 申根协议的制定和扩展, 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 的条件,致使欧洲一直保持着全球国际旅游最大的份额。从国内来看,区域旅游合作掀起新 的热潮。先是西部旅游投资规划、长江三峡旅游规划、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等的启 动,拉开了我国旅游新一轮区域合作的序幕。随后跨省市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涌现:皖赣两省 联手推出“江山风清’旅游线,江浙沪共筑长江三角洲旅游圈,西藏、青海、甘肃开展青藏高 原区域旅游合作,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闽粤赣金三角地区的旅游合作等。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区域旅游合作上跨出了很大的一步,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等周围地区联合打造旅游 品牌,联合促销,大范围内整合资源,甚至建立了“绿色旅游通道“,实现了旅游投诉无障碍, 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进展。 包含港澳粤的珠江三角洲, 在促进旅游的联合发展方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