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
1 授课题目 绪论 授课时间 学时安排 1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辅资源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功能调节的概念、方式及其特点 2.理解: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 3.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学重点: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及意义;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 教学难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过程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 1、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 2、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3、生理学的实验方法 二、 生命的基本表现(生命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2、生殖和生长发育 3、生理功能的调节控制 4、体内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内环境和稳态 1.首要简要介绍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 念,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介绍反射的要领, 反射弧的五个组成 部分。 3.介绍体液调节的概念和神经-体液调 节概念并联系实际分析其调节特点。 3. 从人体功能调节具有自动控制的特 征入手, 分别以排尿反射和血压的调节 为例着重介绍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概念 及其特点。 4. 对全章内容进行简要小结。 讨论、思考题、作业: 1.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 2.何谓内环境?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 3.试比较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作用、特点。 4.何谓正反馈和负反馈?试举例说明它们在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及意义。 参考资料: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教学后记: 2 绪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习目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 1、基本观点 形态和功能相关联的观点 局部和整体、整体和环境对立统一相关联的观点 进化发展的观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最早开始解剖学记载 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s):把神经和肌腱的概念正确地区分开来, 指出心脏是血 液循环的中枢 盖伦(Galen) :出版了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解剖学著作《医经》 安德烈.维萨利(Vesalius) :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被称为近代解剖学创 始人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 出版了《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一书,发现血液 循环,创立了器官生理学。此发现标志着近代生理学的诞生。 3、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 (1)离体器官组织实验法 (2)活体解剖实验法 急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慢性实验法 慢性实验法的优点和缺点 二、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主动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 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 2、生长与生殖 3、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3 神经调节 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 机体对内、 外环境的刺激发生的规律性 (适应性) 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体液调节 定义:机体某些细胞产生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输,到达全身各器 官组织或某一器官组织,从而引起该器官组织的某些特殊反应。 体液调节往往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因而成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中传出通路的延伸 部分,因而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定义: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器 官、组织、细胞可不依赖于神经和体 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4、反馈控制系统 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 受控部分不断将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 以纠正或调整 控制部分的活动,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为反馈 闭合回路 具有自动控制能力 负反馈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相反,起纠正控制信息的作用; 可逆,维持系统稳定 (如体温调节等); 缺点:滞后,波动大 正反馈 : 反馈信息的作用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方向一致, 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不可逆,破坏系统稳定 生理情况下,血液凝固、排尿反射、分娩以及动作电位发生过程中细胞膜钠离子 通道的开放和钠离子的内流过程; 病理情况下,大失血和心脏活动 4 授课题目 第一章 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授课时间 2008 年 9 月 3 日 6-7 节 2008 年 9 月 10 日 6-7 节 学时安排 2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辅资源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上皮组织的特点、分类及功能;骨骼肌、心肌 形态结构特点;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理解:肌原纤维的细微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了解:结缔组织的分类,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化学成分 液态相嵌模型 1 脂质双分子层 2 细胞膜蛋白质 3 细胞膜糖类 二、细胞结构 1 细胞膜 2 细胞质 3 细胞核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被动转运 主动转运 入胞和出胞式转运 第二节 基本组织 一、上皮组织 二、结缔组织 三、肌组织 四、神经组织 1.在提问的基础上简要总结细胞膜、 细 胞器和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简要介绍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 结构 3.结合课件讲解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 运功能 4.简单讲述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 织、神经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分类,举例 说明分布和功能 5 简要小结,突出重点 讨论、思考题、作业: 钠钾泵的化学本质,作用特点和意义是什么? 参考资料: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教学后记: 5 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的化学组成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 1、细胞膜结构: 厚度约为 7.5~10nm,在高倍电镜下呈现为平行的三层结构,即电子致密的 内、外两层(各厚 2.5~3.0nm)与电子透明的中间夹层(厚 3.5 一 4.0nm )。 化学组成: 主要是脂类、蛋白质和糖类。 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 脂类常排列成双分子层; 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其结合,构成膜的主体; 糖类能过共价键与膜的某些脂类或蛋白质组成糖脂或糖蛋白。 2、细胞膜的功能 (一)物质转运功能 1)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1)单纯扩散:O 2、CO2 及其它脂溶性物质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测穿过类脂双层 而扩散,不消耗细胞能量。 (2)易化扩散: (facilitated deffusion) :非脂溶性或亲水性分子,如氨基酸、 葡萄糖和 金属离子等借助于质膜上内在蛋白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动,不 消耗 ATP 能量而 使物质分子从高浓度测向低浓度测扩散。 2)主动转运作用:质膜上的载体蛋白将离子、营养物和代谢物等逆电化学梯度 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耗能运输。所耗能量由具 ATP 酶活性的膜蛋白分解 ATP 提供。例如正常生理条件下,人红细胞内 K+的浓度相当于血浆中的 30 倍,但 K+ 仍能从血浆进入红细胞内,Na+浓度比血浆中低很多,但 Na+仍由红细胞向血浆 透出,呈现一种逆浓度梯度的“上坡”运输。 3)入胞和出胞作用:对于蛋白质、多核苷酸和多糖等大分子物质以及颗粒等、 是由质膜运动产生内凹、外凸而入胞和出胞。 (二)受体功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