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11篇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体会 11 篇 本次参加江西金太阳教育教科所申洪兵老师的我培训使我最深刻的感 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要注重学生际,从 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为学生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寓乐于教。要不断反思和修正自己的教学 行为并采取开放的教学姿态,教师之间、师生之间都应加强沟通和交流, 共同探讨进步教学质量的途径。本人现详细的把培训心得总结如下: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 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 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 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 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 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 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 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 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 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 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 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 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 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 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 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 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 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明确具体目标 首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 值观的过程。 其次,课程设置——学科权重变化,课时再分配; 课程开发——课程多样化、个性化、考验课程开发能力; 走班选课——走班或成为必然,满足多样化成才升学需求; 发展规划——教会选择,学生职业和生涯发展指导成为必须; 师资提升——课程开发能力和对学生指导能力是否具备。 再次,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 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有时学生往往认为老师 所讲的,除了应付考试外,和自己再无任何关系。这时要与学生沟通,及 时转变其思想,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 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 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 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 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 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 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 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 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四、深化信息技术应用 审慎思考信息技术背景下本学科的研究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新特点、新 变化。不崇拜、不跟风、不过分追求时尚。让我们的学生跟上时代步伐。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对常规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可以丰富现有教 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之一。借助信息 技术,教师还可以改变评价方式,使个性化、交互式学习成为可能,使学 习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走向多元。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 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 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 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 的台阶。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 入,广大一线教师唯有打破惯性思维,突破固有“套路”,才能真正适应新 课标、新高考的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立德树人根本 任务落地见效。 如何在变革中求生存、得发展,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所著的《核 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给了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是在教学观念上,要从课堂意识转向课程意识,从基于教师教学的 学习转向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对于学科教学,不能仅仅理解为课堂教学,拘泥于狭隘的课堂,而要 对课程具有宏观的、整体的理解、看法、观点和态度,“要有课程的高 度、课程的视野,即课程意识”,这样才能从“学科表层”进入“学科深层”。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要“强调课程资源利用与开 发”,要关注“生成性的活动”。 在过去的“输入型”教学中,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 识。事实上,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需要变革和重建教学关 系,从过去的以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位重心,让教学能够“围绕学来组 织、设计、展开”。这需要教师“把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还给学生”,“建立让 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的教学文化和教学方式”,“构建以学为主 线、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体系和结构”。 二是在教学策略上,要从学科知识导向转向学科素养导向,从传统式 教学转向议题式教学。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指出,高 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所以,需要教师从关 注学科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基础上改进教学方式,“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通过一系 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 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书中,余教授重点介绍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六种教学策略,即整体化 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 略。每一种策略,既有深刻的理论剖析,也有生动的案例呈现,突出了活 动的内容与形式的结合,突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性和体验性,符合新 课标的具体教学与评价建议,即“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 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 广泛开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而好的教师不但拥有深厚的知识底蕴, 还要有丰厚的文化素养。素养和知识有什么区别呢?素养来自于知识技 能,又高于知识技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