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介绍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包括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图形认识 初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四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 验稿)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的四个领域: “数与代数” “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 “课 题学习” ,其中每一章都是相关领域的基础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 本书供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 61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一章 有理数约 21 课时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约 18 课时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约 14 课时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约 8 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第 1 章“有理数”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 生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要性、有理数的意义,能够从事有理数运算,体会“数的扩张”的一 致性,并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首先,教科书在前面两个学段学习的正数的基础上,引入了负数的概念,这不仅是实际 的需要,也是学习第三学段数学内容的需要;接着引进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关于有理数 的一些概念,这样一方面加深对有理数(特别是负数)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有理数运 算做准备;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和乘方运算的意义、法则和 运算律,这是本章的重点。在本章,有理数加法与乘法都是在介绍运算法则——着重是符号 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引入运算律;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 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利用计算器进 行有理数的运算分散安排在相关内容中。 本书的第 2 章“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 题,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其中,以方程为工具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是重点,实际问题贯穿于始终全章,而对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和解法的讨论, 是在建立和运用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 在许多教科书中, 整式及其加减运 算作为基础知识,通常集中安排在一元一次方程之前。在本书中,是将有关整式的内容分散 地融于对方程的讨论之中, 不过于强调式的概念, 只要它们能自然地为讨论方程这条主线服 务即可。 在本章, 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讨论始终是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的。 教科书首先从一 个行程问题的实例入手, 让学生从用含 x 的式子表示有关数量并进一步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 系,从而体验方程的特征及从算式到方程的变化;接着从讨论解方程的需要出发,认识等式 的性质,从而自然地产生解方程的方法;接下来,教科书又结合两个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分 别讨论了“合并(同类项) ”和“移项” ,在对另两个实际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解方程中的“去 括号”和“去分母” ,进而归纳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目标和一般步骤。另外,为切实提高利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章最后一节安排了 “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的内容, 选择了三个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 设置了若干探究点, 提供给学生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 考, 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 使学生能在更加 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更高层次上等到 提高。 第 3 章 “图形认识初步” 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 教科书首先从大量的实例入手, 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物体中抽象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以及进一步认识 点、线、面、体,在此基础上,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等活动,在立体 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都是一些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比较复杂的图形都是由最简单的图 形组成的,有关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的概念和性质也是研究比较复杂的图形如三角形、四 边形„„的必要基础,有关它们的画法、计算,也是有关复杂图形的画法、计算的基础。各 种简单图形的表示方法、几何语句等,也与以后各章的学习密切相关。因此,教科书在第 3.1 节“多姿多彩的图形”之后,在前一学段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知识的基础上,给出 了它们的表示方法以及线段大小比较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探究, 给出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在此基础上,结合丰富的实例,给出了关于角的概念,角的两种 定义,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度量,角的画法。角的比较,补角和余角等内容。 本书的第 4 章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这是全套书统计部分的第一章,主要内容是收 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教科书首先从一个具体问题入手, 介绍通过全面调查获得数 据的方法和步骤,在解决这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 学习通过问卷调查、 查阅资料等收集数据以及利用表格整理数据的方 法; 接下去又以一个具体实例介绍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再一次让学生经历 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并在这个过程中, 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和样本的代表性有一个初步 的体会。最后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亲自动手收集整理和处理数据 并对所得结论进行解释和质疑等活动,完成这个课题学习。 二、本书编写特点 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本书作为七~九年级的六册数学教科书的第一册, 应是前两个学段数学教科书的后 续。因此,本册教科书的编写特别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本册书中许多地方都是前面学段 所学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提高。 例如, 学习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以及运算, 都必须从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数的概念及运 算出发:学生对负数的认识离不开对已学过的数的认识;有理数的运算,当符号确定后,就 归结到已学过的运算上去;当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之后,原有的运算律仍然保持。 再如,从《课程标准》看,在前面学段中已经有关于简单方程的内容,学生对于方 程的认识已经历了入门阶段, 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本章的内容是在前面基础上的进一步 发展, 即对一元一次方程作更系统更深入的讨论, 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要比以前的问题复杂些, 更强调模型化思想的渗透; 对方程解法的讨论更注重算理, 更强调未知向已知转化以及解法 程序化的思想。 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内容, 《课程标准》在 3 个学段都有要求,呈螺旋上 升的方式安排。根据标准的这个特点,本章注意系统整理前面两个学段所学的知识,让学生 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同时注意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比如增加了设计问卷调查、利用抽样调查 来收集数据的初步知识等。引导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更好地体会统计思想。 同时, 本册书在全套教科书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地位, 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是整个七~ 九年级教材体系的重要基础, 本册书中的某些思想方法也是初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从知 识内容上来看,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是整个学段“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基础;学好一 元一次方程的有关内容也能为今后学好有关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打好基础; “图形的 认识初步”中所学习的如何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如何把握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 以及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等也都是整个“空间与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