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同步练习与提升练习附答案
《六国论》同步练习与提升练习(附答案)《六国论》同步练习与提升练习(附答案)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之所大患患:担忧 . 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 . C.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道义 . D.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运数 . 【解析】选 C。义:坚守道义。 2.下列句子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的“于”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 .. 【解析】选 D。A 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 项中“至于”为一固 定短语;C 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 项中“于”与例句中“于” 皆是“比”的意思。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解析】选 B。A 项“暴”同“曝” 。C 项“厌”同“餍” 。D 项“当” 同“倘” 。 1 1 / 1717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或曰:六国互丧,________________?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________________,不能独完。 (2)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始速祸焉。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答案:(1)率赂秦耶盖失强援(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3)斯用 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4)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 故事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5~8 题。(19 分)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 ... 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 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 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 .. 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 .. 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 . 2 2 / 1717 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 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 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 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 ,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 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 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 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破灭之道也(规律) . B.固不在战矣(所以) . C.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 D.诸侯之所亡(灭亡) . 【解析】选 C。A 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B 句中“固” 为“本来”的意思;D 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 .. 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 .. C.弊在赂秦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3 3 / 1717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 .. 【解析】 选 B。 A 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B 项,都是助词 “的” 。 C 项,助词,表肯定/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D 项,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表对比关系,可译为“就”/连词,那么。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一句话,先否定而后肯定,从正反两方面做判断,加强了语言 力量。 B.“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在第一段中提出,总领 全文,引发后文的议论。 C.第二段中,作者从 “不赂者” 方面申述,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议论 “不 赂者”对“赂者”的危害:“不赂者”失去“强援”,不能“独完” 。 D.从“向使三国”到“或未易量”几句,以假设的原因得出假设的结 果,归纳了第 2、3 段对两个分论点的论证,照应了开头。 【解析】选 C。课文第二段议论的是“赂者”对“不赂者”的危害。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举以予人,如弃草芥。(5 分) 译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5 分) 译 4 4 / 1717 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1)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就像丢掉一根草芥一样。 (2)(谁)送给他东西越多,(他)侵犯谁就越厉害。 课时提升作业课时提升作业 六六国国论论 (45(45 分钟分钟5050 分分) ) 一、语言应用(30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互:交互,由此及彼,由彼及此 . 盖失强援盖:因为 . B.思厥先祖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劫:胁迫,挟持 .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 终继五国迁灭迁:迁移 . D.后秦击赵者再再:两次 . 苟以天下之大苟:如果 . 【解析】选 C。C 项中“迁”应为“改变” 。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B.日削月割 .. 5 5 / 1717 C.并力西向 . D.辇来于秦 . 【解析】选 A。A 项为形容词作名词,B、C、D 三项为名词作状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 ②思厥先祖父 ..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④可谓智力孤危 ..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 .. ⑥其实百倍 ..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 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A.①②⑦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解析】选 C。②“祖父”古义为“祖辈与父辈”;③“至于”古义 为“到了……地步”;④“智力”古义为“智谋和力量”;⑥“其实” 古义为“它的实际数目”;⑧“故事”古义为“旧事,成例” 。 4.下列句子中与“洎牧以谗诛”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斯用兵之效也 B.赵尝五战于秦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 6 / 1717 【解析】选 D。D 项与例句同为被动句。A 项,判断句;B 项,状语后置 句;C 项,宾语前置句。 5.翻译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