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基础理论
第一章 体育简述 第一节体育的概念和组成 一、体育的概念 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体育这一术语却不像人类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诞 生那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出现比较晚。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体育”一词最初见于 1760 年法 国的报刊上。我国是文明古国,历代有着锻炼身体、养生保健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但在古籍中尚未 发现与体育完全相同的专用词。其含义相近的有“养生”、 “导引” 、 “吐纳”等。据史料记载,19 世 纪末,德国和瑞典体操开始传入我国,清政府批准的《奏定学堂章程》明文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开 设体操科(即体育课) 。直到本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在我国宣传“西洋体育”时,才开始出现“体 育”一词。经过一个体操与体育并用的时期,到1923 年才在北洋政府公布的《中、小学课程纲要草 案》这一官方文件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体操仅作为一门单科而纳入体育范畴。尔 后, “体育”一词广泛使用至今。 “体育”这一术语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 当它传入我国时, 就是指身体的教育 (physical education) ,是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在当时我国还很少有竞技运动和其 他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以其狭义的含义来使用这一术语,还没有太大的矛盾,与国际上的理解也相 一致。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原来仅作为体育手段的竞技运动(sport)有了 很大的发展,在内容、组织、制度等方面形成了独立的体系,并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 要地位,其社会职能和功能也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狭义)的范畴。再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为了健身和娱乐的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 physical training and physical recreation)活动也越来 越多地开展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仍用一个狭义体育来代表外延已经扩大了的活动,已显得很不够。 建国以来,在我国宪法和政府工作报告等许多有关文件中,都用“体育运动” 、 “群众体育” 、 “竞技 体育”等名词作为次概念或第二位概念。因此在我国“体育”一词就有了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用 于狭义时一般指体育教育,用于广义时则和通常所说的体育运动相同,即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和身体锻炼。这三者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与教育和文化相并列的新的体系。 一方面通过以发展身体为核心的教育过程,承担着人体完美发展、增强体质的重任,并与德育、智 育、美育、劳动教育密切配合,以实现共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任务;另一方面则通过以健身、健 美、医疗、卫生为目标的身体锻炼,以及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目标的竞技运 动,达到人体自我完善,挖掘人体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的特殊作用。 -2-体育理论·田径·游泳 综上所述,体育(广义的)亦称体育运动,包括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社会体育,是以身体练 习为基本手段,以发展身体、强身祛病、提高运动技巧、娱乐身心为目的的社会活动的总和。它随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受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制约,同时又对社 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必须指出,体育的概念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社会 的不断发展和人类需求进入高层次,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将会进一步深化。 广义体育的概念表明,体育教育、竞技运动和身体锻炼三个不同内容和范围的“体育” ,其共 同点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全面发展身体和增强体质,都有教育、教学、竞赛、提高诸因素。 但根据其目的、对象和社会施予的影响不同,目前普遍认为体育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 育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一)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相配合,成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体育的基础,也 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各级各类学校按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体育课、 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等组织形式,紧紧围绕以增强体质为中心,实现学校体育的各 项任务,进而达到教育、教养和发展身体的总目的,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过程, 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随着体育的不断社会化、 娱乐化、 终身化及竞技体育的发展, 为了适应当代社会和人们对精神、 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学校体育在重视增强学生体质近期效应的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将来对 “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应重视和培养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终身体育意识及主动参与 意识,使之讲究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对体育的欣赏水平,并积极创造条件为国家输送和培 竞技体育即竞技运动,是指为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不断提高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 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为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的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些具有竞技体育特点的群众性竞赛日趋频 繁,其中一些有规则约束的竞赛,逐渐向以取胜为目的的方向转移,从而不断扩大了竞技体育的领 域。由于竞技运动竞争激烈,其竞争实质是体力、智力和运动技能等综合实力的竞争,极易吸引广 大观众,所以它极富感染力且容易传播,对活跃社会文化生活、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国家的国际威 望、促进友谊和团结等方面都起着特殊的作用。 (三)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也称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 第一章体育简述-3- 节精神和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国内外经常提到的娱乐体育、休闲体育、余暇体育、养 生体育及医疗保健与康复体育等均属社会体育的范畴。参加者主要是一般民众,其中包括男女老幼 和伤病残者,活动领域遍及整个社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娱乐性、趣味性强。它作为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开展的广泛性和社会化程度,取决于国家经济的繁荣、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余暇时间的增多及社会环境的安定。目前我国的社会体育正在蓬勃兴起,各种“健康城” 、 “康复中 心”和“健身俱乐部”以及“公园体育”等,正在吸引大批的体育消费者。国家还设立了“中国大 众体育纪录” 。特别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以来,全民的体育观念逐渐改变,开始把健身器械 引进家庭,并涉足台球、网球、保龄球及出国旅游等消费较高的体育活动。表明社会体育活动在我 国不但有了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第二节体育的功能 根据体育对人体和社会分别所起的作用, 将体育的功能分为生物功能和社会功能两大类。 生物 功能主要指健身功能,它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是体育最本质的功能;社会功能则包括教育、娱乐、 政治、经济、军事等功能,属非本质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功能的发掘和利用仍 一、健身功能 体育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 这是体育最本质的特征, 这一特征决定了体育具有健身功 能。体育健身的理论基础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人体的同化和异化作用,使身、心得到有效 发展,有利于促进健康和增强体质。 (一)体育对促进健康的作用 何谓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此下的定义是: “所谓健康,不是单纯地指身体无病或不衰 弱,而是不可分割地把肉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各方面都包括在内,亦即是指一个完整的状态。”这 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