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基础知识浓缩考点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第一章劳动经济学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第二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劳动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的有限性 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的属性: 1、相对性;2、绝对性 3、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二、效用最大化二、效用最大化 个人追求的目标——效用最大化 企业追求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的含义: 利润=生产经营的总收入-总费用 差额正值,越大越好 差额负值,越小越好 三、劳动力市场三、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是生产要素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认识劳动力市场的复杂现象,理解并揭示劳动力供给、需求,以及工资和就业决定 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原理 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功能 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2、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①确定对象;②假设条件;③提出理论假说;④验证 (二)规范研究方法(二)规范研究方法 1、规范研究方法的特点: ①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②研究目的主要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互惠交换不能实现的主要障碍: (1)信息障碍(2)体制障碍(3)市场缺陷 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第二节劳动力供给和需求 第 1 1 页页 /共 1919 页页 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 (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在一定年龄内,具有劳动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 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 劳动者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的比率 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总人口*100%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愿意并能够提 供的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供给无弹性Es = 0 供给有无限弹性 Es — ∞ 单位供给弹性Es = 1 供给富有弹性Es 1 供给缺乏弹性Es 1 Ed 1 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 Ed 1 Ed 1 第 2 2 页页 /共 1919 页页 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1.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2.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原则:MRP=VMP=MP*P=MC=W 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广义: 劳动力所有者个体与使用劳动要素的企业之间, 在劳动交换过程中所体现的、 反映社会机构间特征之一的经济关系。 (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狭义:市场机制借以发挥作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和形式。 劳动力市场的两个主体、本质属性三个主要表现、四个性质 (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 (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 1、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2、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3、充分就业 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 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人口规模、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城乡结构 2、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3、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第三节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 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 工资的决定:以劳动力价值为基础,最终决定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劳动力再生产 费用及劳动的负效用(社会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 二、工资的形式二、工资的形式 ( (一一) )基本工资基本工资 1 1、工资率:、工资率: 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如小时工资率、日工资率等 2、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3、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二)福利(二)福利 1 1、实物支付;、实物支付;2 2、延期支付、延期支付 第四节就业与失业第四节就业与失业 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 (一)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 (二)就业总量决定 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社会就业总量取决于总需求水平 二、失业及其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 1.摩擦性失业: 2.技术性失业: 3.结构性失业: 4.季节性失业: 第 3 3 页页 /共 1919 页页 三、需求不足失业三、需求不足失业 1、两种具体形式 增长差距性失业: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可能的经济增长率 导致劳动力供大于求 周期性失业:最严重、最常见而且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 2、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 其一: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 其二:刺激总需求 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1、反映失业的指标: ①失业率;②失业持续期* 2、失业带来的影响 ①劳动者生活困难;②劳动力闲置浪费: ③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 (一)(一) 、政府支出、政府支出*P23*P23 政府购买:国防用品、公共管理服务、公共工程项目、政府 雇员报酬等 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福利、社会救济等 (二)(二)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 (三)(三)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 1、财政政策(扩张性、紧缩性) 主要措施:调整政府购买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 变动税率 2、货币政策 主要措施:调节法定准备金率、调整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3、收入政策 措施: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 政策; 收入平等化的措施有: 个人所得税制度;高消费征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对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和就业培训;发展教育事业 改善居民住房条件 第二章劳动法第二章劳动法 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 第二节劳动力法律关系第二节劳动力法律关系 第 4 4 页页 /共 1919 页页 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第一节劳动法的体系 一、劳动法的概念一、劳动法的概念 狭义: 劳动法-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劳动法》 广义: 劳动法-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法律规范的总 称 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特点: 1、指导性、2、纲领性;3、部门特殊性;4、高度稳定性;5、高度权威性 内容: 1、保障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2、劳动关系民主化的原则; 3、物质帮助权原则 三、劳动法渊源三、劳动法渊源 类别: 1、宪法;2、劳动法律;3、国务院行政法规; 4、劳动规章;5、地方性劳动法规; 6、立法机关批准的国际公约 7、正式解释 四、劳动法的体系四、劳动法的体系 1.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