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第四章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 问答题: 1. 试述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1)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每种特定的感受器对某种类型的刺激较其他类型更容易起反应, 这种类型的刺激就是适宜刺激。然而,某些感受器也可对非适宜刺激产生比适宜刺激弱得多 的反应,得到与适宜刺激同样的感觉。要想使刺激引起感受器兴奋,刺激强度和刺激持续时 间必须达到一定的量,通常把作用于感受器引起人体产生某种感觉所需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 觉阈值。 (2)感受器的换能、感受器电位和感受性冲动的发放 (3)感受器的适应:同一刺激强度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并不总是产生同样大小的感 受器电位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这类感受器可降低去极化范围和程度,使传入神经元 产生动作电位的频率下降,甚至不再产生反映。根据产生适应的快慢,将感受器分为紧张型 感受器和时相型感受器。 (4)感觉的精确度: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 就是所谓的感受野。感受野大小随支配皮肤区域内的感受器密度而不同,感受器空间分布密 度越高,感受野亦越小,其感觉的精确度或分辨能力也就越高。 2. 眼近视时是如何调节的? 眼折光力的调节使睫状肌中环行肌收缩,引起连接于晶状体的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由于其自 身的弹性而向前方和后方凸出,使眼的总折光能力增大,使光线聚焦成象在视网膜上。调节 反射时,除晶状体的变化外,同时还出现瞳孔缩小和两眼视轴向鼻中线的会聚。瞳孔缩小主 要是减少进入眼内光线的量;两眼会聚主要是使看近物时物象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位 置。 3. 近视、远视和散光患者的眼折光系统发生了什么异常?如何矫正? 近视: 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使来自远方物体的平行光线的平行光线在视网膜前聚焦, 到视网膜时光线发散,以至物象模糊。近视也可由于眼的折光能力过强,使物体成象于视网 膜之前。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以至主焦点的位置在视网膜之后,使入眼的平行光线在到达视 网膜时还未聚焦,而形成一个模糊的物象。远视眼的特点是在看远物时就需要动用眼的调节 能力,而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已接近它的最大限度,故近点距离较正常人为大,视近物能 力下降。 散视:正常眼的折光系统的各折光面都是正球面的,从角膜和晶状体真个折光面射来的光线 聚焦于视网膜上。 4.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有何异同? 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在形态上均可分为4部分,由内向外依次称为外段、内段、胞体和终足; 其中外段是感光色素集中的部位,在感光换能中起重要作用。视杆细胞和视椎细胞的主要区 别在外段,其外形不同,所含感光色素也不同。视杆细胞外段呈长杆状,视椎细胞外段呈圆 锥状。两种感光细胞都通过终足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再与神经节细胞联系。 5. 简述视杆细胞的光换能机制。 光量子被视紫红质吸收后引起视蛋白分子变构,视蛋白分子的变构激活视盘膜中的一种G— 蛋白,进而激活磷酸二酯酶,使外段胞浆中的CAMP大量分解,而胞浆中的CAMP大量分解,使 未受光刺激时适合于外段膜的CAMP也解离而被分解,从而使膜上的化学门控式Na+通道关闭, 形成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6. 什么是三原色学说? 在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线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相应的3种感光色素,不 同波长的光线可对与敏感波长相近的两种视锥细胞或感光色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从 而引起不同颜色的感觉——即丰富的色彩。在人的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空间分 布是不同的,因而具有相应的视觉空间分辨特性。 7. 简述鼓膜和听骨链的作用。 鼓膜振动推动附着在鼓膜上的锤骨柄,带动整个听骨链。所以,鼓膜振动经 3块听小骨传递, 使抵在前庭窗上的镫骨底板振动,引起内耳前庭窗膜所构成的声能量传递系统,发挥了很好 的增压减振的生理效应。 8. 什么是行波学说。 基底膜的振动不像所假设的那样以一种驻波的形式震动,而是以一种行波方式由蜗底较窄的 基底膜部分向蜗顶端较宽部分移动,这就是所谓的行波学说。 9. 简述椭圆囊和球囊在维持身体平衡上的作用。 椭圆囊和球囊是感受线性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感受器。由于毛细胞的纤毛埋在含有碳 酸钙结晶的耳石或耳沙膜中,而耳石又给耳石膜以质量,当头向左或右倾时,重力使耳石膜 产生压力量变造成纤毛弯曲。如头向左倾时,左耳石器官毛细胞上的纤毛受牵拉而使毛细胞 则超级化;反之则亦然。毛细胞去极化兴奋前庭神经纤维,冲动传导至脑,产生头部位置感 觉,并引起肌紧张反射性改变以维持机体姿势平衡。 10. 简述半规管功能。 半规管是感受正、负旋转加速度刺激的感受器,各自的平面相互接近互相垂直。这种排列使 头部在空间作空间作旋转或弧形变速运动时,由于与旋转平面一致的水平半规管内每个毛细 胞的纤毛都处于特定位置,动纤毛离鼻或头前最近,而最小纤毛或静纤毛离头最近。当半规 管对刺激过度敏感或受到过强厘刺激时,会引起一系列自主性功能反应,出现恶心、呕吐、 皮肤苍白、眩晕、心率减慢和血压下降等现象。 11. 何谓前庭自主神经反应? 在头向左旋转时,内淋巴液的惯性使纤毛从左向右移动,液体的相对运动引起脑左边的毛细 胞纤毛向动纤毛方向移动并去极化,而脑右边毛细胞的纤毛向静纤毛方向移动并超级化,相 应地脑左边的前庭神经增加他们的动作电位发放率,而脑右边的前庭神经则降低它们的动作 电位发放率。于是这种信息被传递到脑,被翻译成头正在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半规管对刺 激过度敏感或受到过强刺激时,会引起一系列自主性功能反映。 12. 按功能划分,感受器由那些主要类型,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化学感受器:主要感受化学物质浓度刺激。 痛感受器或伤害性感受器:只要感受组织损伤刺激。在组织受到如过强的机械、热或化学能 损伤性刺激时,可激活这类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热感受器对高于体温的温度变化起反应,冷感受器对低于体温的温度变化起反 应。 本体感受器或机械感受器:对机械力或引起感受器变形的刺激敏感。 第五章 血液 名词解释: 细胞外液:是指组织液、血浆、脑脊液和淋巴液等,它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故又称为内 环境。 稳态: 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隔离而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细胞外也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是形成血浆胶体渗 透压的最主要物质。 血液凝固: 简称凝血,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凝血因子。 血型:指血细胞膜上所存在的特异抗原的类型,通常所谓血型,主要是指红细胞血型,根据 红细胞膜上凝集原进行命名。 Rh血型:在大部分人的红细胞尚存在另一类抗原,称为Rh因子。根据红细胞膜上的Rh因子建 立的血型系统称为Rh血型系统。 问答题: 1. 血液对机体稳态的保持具有那些重要作用? 人体大部分细胞与外界隔离而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外 也构成了机体生存的内环境。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