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总结-精简版
本资料由前几年的学生整理,不一定全面,但是应该对同学们的复习有一定帮助, 给大家做参考! 绪论 第二节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生殖。 第三节第三节 机体功能的调节机体功能的调节 1、机体内存在三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实现对机体各部分的功能调节。是机体功能的主要调节方式。 基本调节方式:反射。 (2)体液调节: 某些内分泌细胞分泌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系统到达靶细胞或靶组织,调节靶细胞或靶组织的生理功能。 2、机体功能活动的自动控制原理(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1) 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方向相反 方向变化。 意义:维持稳态。缺点:滞后、波动。 (2)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联系到达控制部分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向其原活动相同方向 变化。 意义:完成某一生理功能。 第二章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第一节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1 1、被动转运、被动转运:物质顺浓度差或电位差的净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转运方式。 (1)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着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跨膜转运。(O2、C02、乙醇、脂肪酸、 类固醇) (2)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必须通过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才能从高浓度一 侧扩散到低浓度的一侧的转运形式。 易化扩散分两类 ①载体(carrier)介导的易化扩散 特点:高度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②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Na+、K+、Ca2+) 。 分类: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分类: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 2 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1) 概念:主动转运是指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进出胞膜的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2) 分类: ①原发性主动转运 a 概念: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1 b 钠-钾泵的概念:钠-钾泵是镶嵌在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蛋白质,其本身具有 ATP 酶的活性,能 分解 ATP,为 Na+、K+的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故钠-钾泵亦称 Na+-K+依赖式 ATP 酶,简称钠泵。 c 钠-钾泵的转运机制 细胞内 Na+浓度或细胞外 K+浓度较静息时增高,钠-钾泵即被激活,分解ATP使之释放能量,利用此能量 由细胞内转运 3 Na+至细胞外,由细胞外转运2 K+至细胞内,形成和保持了膜内高K+,膜外高 Na+的离子 不均衡分布。 d 由于钠泵的活动使细胞外正离子净值增加而使电位升高,因此也将钠钾泵称为生电钠泵。 e 钠钾泵的生理意义: I 由钠钾泵形成的细胞内高 K+是许多代谢过程所必需的。 II 维持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定。 III 膜内外 Na+浓度差是其他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 IV 钠钾泵活动造成的膜内外Na+和 K+的浓度差,是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②继发性主动转运 概念:间接利用 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 3 3、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 第三节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兴奋性、阈电位、阈强度兴奋性、阈电位、阈强度 一、细胞生物电现象与产生机理一、细胞生物电现象与产生机理 1 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 (1)概念:细胞安静状态下(未受刺激时)膜内外的电位差。 表现为膜外相对为正而膜内相对为负。 (2)形成机制:K+外流的平衡电位即静息电位。 2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 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2)形成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动作电位上升支—NaNa+ +内流所致内流所致 动作电位下降支—动作电位下降支—K K+ +外流所致外流所致 (3)动作电位特征: 单一神经或肌肉细胞动作电位有以下特点: 全或无定律: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不衰减传导: 4 4、兴奋的传播:、兴奋的传播: 局部电流 5 5、离子功能状态、离子功能状态以 Na+通道为例,有3 种功能状态:①“备用”状态;②“激活”状态;③“失活”状态。 6 6、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A.一定的刺激强度B.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C.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7 7、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 (1)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2)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3)超常期超常期: (4)低常期低常期 第四节第四节 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三、兴奋收缩耦联过程: 概念:概念:将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 联。过程过程: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②三联管的信息传递。③肌浆网中Ca2+的贮存、释放和 再聚积。 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1)前负荷:在最适前负荷时产生最大张力,达到最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或增加初长度,肌肉收缩力降 低。 (2)后负荷:是肌肉开始缩短后所遇到的负荷。 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反变关系。 (3)肌肉收 缩力:即肌肉内部机能状态。 第三章第三章血血 液液 11 一、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机体内部细胞直接接触的生存环境,即细胞外液。 稳态:内环境中各种成分和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意义:维持正常生理活动和机体正常生命活动。 二、二、 血液的组成及血量血液的组成及血量 2、血浆渗透压 (1)血浆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Na+、Cl-,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中蛋白质形成,主要是白蛋白。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3 3、血量(、血量(blood volumeblood volume)) 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简称为血量, 指存在于循环系统中的全部血液容积。 正常成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7-8%, 也即 70-80ml/KG70-80ml/KG血液。 四、血液的功能四、血液的功能 (一)运输功能(二)免疫和防御功能(三)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 (三)红细胞的功能①运输 O2和 CO2②缓冲作用 ③免疫功能 (四) 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蛋白质、铁。辅助物质:维生素B12、叶酸(巨幼细胞性贫血) 调节物质:爆式活性促进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 三、三、 血小板血小板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生理功能(1)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2) 血小板在促进血液凝固中的作用 (3) 血小板在血管内皮完整性中的作用 第三节第三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一、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Blood coagulation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流动凝胶状态的过程。 基本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