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正比例与反比例关系、比例尺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旨在引 导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相似,为初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能根据比例尺的比值初步判断图形是将实 物放大和缩小,也在之前的学习中理解了图形的平移、 旋转等运动的 特征,但是对于改变了图形大小的变化形式还是初次接触。 (三)教学目的: 1、认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体会图形的相似; 2、掌握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 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3、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会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五)教具: 三角板、直尺、PPT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一张比较小的学生照片,让同学们猜猜他是谁; 2、展示生活中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探究新知: 例:按 2:1 画出下面三个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分析:新图形的边长:原图形的边长=2:1,新图形的边长是原图形中 对应边长的 2 倍。 新正方形:3×2=6; 新长方形:4×2=8,2×2=4; 新三角形:3×2=6,4×2=8; 思考:(1)扩大后的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斜边)与原三角形相比, 变了吗?如何变? (2)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 比较它们的内角、 边长、 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面积呢? 解答:(1)新三角形的斜边是原三角形斜边的 2 倍; (2)内角不变,边长与周长都是原来的 2 倍,面积是原来的 4 倍。 试一试:如果把放大后的正方形按1:3、长方形按1:4、三角形按1:2 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解答:各个图形都缩小了, 内角不变,边长与周长分别缩小到原来的 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面积分别缩小到原来的九分之一、 十六分之一、四分之一。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亲身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 感受图形放大与缩小时,形状和大小的变化情况。 三、知识应用: 1.下面是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吗? 2.教材 60 页做一做:先按 4:1 把下面的三角形放大,再把放大后的 图形按 1:2 缩小。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直观的观察和比较, 以及按照一定的比对图形进 行放大与缩小, 引导学生发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 同点,为后面整理与归纳做好铺垫。 四、整理归纳: 图形的放大 图形的缩小 相同点 形状不变, 大小变化 不同点 比值1(比的前项比的后项) 比值比的后项) 比值1(比的前项比的后项) 图形的放大 图形的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