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人文修养重点内容
第五章第五章 人际关系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基本形态,反映个体或团体寻求社会需要满足的心理状态。 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了社会中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 关系的所有方面;狭义的人际关系是指在社会实践中,个体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生存的需要, 通过一定的交往媒介与他人建立及发展起来的以心理关系为主 的一种显在的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的特征人际关系的特征:社会性、客观性、渐进性、情感性、变动性、复杂性。 人际关系的功能人际关系的功能:发展自我意识、促进个人社会化、促进行为改变、增进身心健康、增强群体 合力、优化社会环境、利于信息交流(交流是人们相互关系的重要形式) 。 人际交往的动机人际交往的动机:社会交换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社会实在理论、需要层次理论。 人际交往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主动包容型、被动包容型、主动控制型、被动控制型、主动感情型、被动 感情型。 (舒茨提出) 人际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理论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 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主体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最新获得的印 象进行的信息加工。 人际认知的特征人际认知的特征:知觉信息的选择性、认知行为的互动性、印象形成的片面性。 人际认知的内容人际认知的内容:自我认知、他人认知、人际环境认知。 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认知形成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光环效应、社会刻板效应。 人际吸引的过程人际吸引的过程:注意——认同——接纳——交往 人际吸引的规律人际吸引的规律:接近吸引律、互惠吸引律、互补吸引律、诱发吸引律、光环吸引律。 人际交往的原则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平等是交往的基础和前提) 、诚信原则、理解原则、宽容原则、 互利原则、适度原则。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策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策略:重视印象整饰、主动提供帮助、关注对方兴趣、肯定对方价值、 掌握批评艺术、学会感激报恩、经常互致问候、大胆主动交往。(印象整饰与印象形成的区别 是:印象形成是信息的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印象形 成施加影响,其意义在于控制他人的行为,特别是他人对自己的回应方式。 ) 广义的护患关系是指围绕服务对象的治疗和护理所形成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护士与服务对 象、家属、陪护、监护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护患关系是指护士与服务对象在特定环境及时 间段内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护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护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帮助性人际关系、治疗性工作关系、专业性互动关系、持续性指导 关系。 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护患关系的基本内容:技术性关系和非技术性关系。 非技术性关系包括非技术性关系包括:道德关系、利益关系、法律关系、价值关系等。 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主动-被动型模式、指导-合作型模式、共同参与型模式(此模式把患 者的意见看成是完善护理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理想的护患关系模式,适应于具有一 定文化知识的慢性病患者) 。 护患关系的建立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一般分为观察熟悉期、合作信任期和阶段评价期三 个阶段,三个阶段相互重叠、相互影响。 合作信任期的工作任务是根据护理计划,实施互利措施,解决护理问题,完成护理工作。 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护方因素:道德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其他因素。 患方因素:心理因素、认知因素、院方因素、社会因素。 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势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健康需求多元化、护患交往利益化、关系调节法制化、交往方式人性 化。 新型护患关系的构建新型护患关系的构建:护士角色心理发生转变、护理服务对象发生转变、护理服务内容发生 转变、护理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医护关系模式的转变医护关系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主导(医生)-从属(护士)模式到现代的独立(护士)-协作 (医护)模式,并形成“并列-互补”的新型医护关系。 并列并列- -互补模式具体表现互补模式具体表现:相互依存,平等协作、相对独立,补课替代、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医护关系的影响因素医护关系的影响因素:压力因素、认知因素、沟通因素、角色定位因素。 医护关系的改善要素医护关系的改善要素:主动宣传、争取支持;互尊互学、取长补短;相互信任、精诚合作; 相互理解、主动配合。 护际关系模式护际关系模式:优势互补型、指导与被指导型、合作竞争型。 护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护际关系的影响因素:工作因素、性别因素、管理因素、年龄因素、竞争因素。 护际关系改善要素护际关系改善要素:相互理解与尊重;换位思考、团结协作。 第六章第六章 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ACN)于 1998 年修订了“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 ,其中将沟通能 力定位护理专业教育中的核心能力之一。 人际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将一方的信息、意见、态度、知识、观念以至 情感等传至对方的过程。 人际沟通的特征人际沟通的特征:互动性、目的性、符号共识、情境制约、关系性。 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信息背景、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信息、信道、反馈。 人际沟通的种类人际沟通的种类:按沟通符号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又分为有声语言(口 头语言)和无声语言(书面语) ;按沟通渠道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按沟通目的可分 为征询型沟通、告知型沟通和说服型沟通;按沟通意识可分为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按信息 流动方向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及平行沟通。 人际沟通的层次人际沟通的层次:一般性交谈、陈述事实 (重点是要让患者叙述,护士不要轻易组织患者对事实的陈 述) 、交换看法、交流感情、沟通高峰。 治疗性沟通是指护患之间可起到治疗作用,围绕患者的健康问题,具有服务精神、和谐的、 有目的的沟通行为。 治疗性沟通的特征治疗性沟通的特征:目的:建立相互信任、开放、融洽的护患关系,并使之有利于治疗与护 理的顺利完成;收集患者资料,评估患者需要,明确健康问题;共同商讨健康问题和治疗护 理方案,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明确治疗护理目标;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提高患者健康 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提供心理-社会支持,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作用:支持和帮助、媒介 和桥梁、渠道医疗护理方案、知道遵医行为。特征:以患者为中心、治疗性沟通又明确的目 的性和目标、沟通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沟通中需要护患双方不同程度的自我暴露。 影响治疗性沟通的因素:护士因素、患者因素。 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物理环境(安静度、舒适度、相距度) 、心理环境(隐秘因 素、背景因素) ;个人因素:个人心理因素(情绪因素、个性因素、认知能力、态度) 、个人 生理因素、个人社会文化因素(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社会角色) 。 非语言沟通的特点非语言沟通的特点:普遍性、真实性、含蓄性、民族性。 非语言沟通的作用非语言沟通的作用:表达感情、调节互动、验证信息、补充和替代、显示关系。 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形式:身势语(身体的运动、身体的姿势、手势、表情) 、界域语(个人空 间、人际距离) 、体触语、装饰性符号系统。 非语言沟通的运用非语言沟通的运用:避免不恰当的非语言动作、各种非语言信息的协调、关注对方的反馈、 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结合。 护士语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