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1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学习《左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掌握“若”、“说”、“辞”等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设计】 1、介绍文学文化常识,学生自读自译一课时; 2、老师指正译文,引导学生理解思想内容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请学生熟读全文。 第一课时 一、《左传》及其背景介绍 1、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但文献不足,说法不一。 2、体例: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通史。 3、“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 4、内容: 以《春秋》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记述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从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比较系统地记载了整个春秋时代各国所发生的事件,及一些生活琐事,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5、地位: 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是历史散文的典范。 二、请学生自读课文,并试图口译全文 1、重、难点句子解释: 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了。 ⑵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险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⑶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⑷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不必要灭掉郑以增加邻邦晋的土地呢? ⑸假如放弃灭掉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的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短缺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又没有什么害处。 ⑹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⑺秦国受损而晋国收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2、请学生试着完成课后第三题,老师指正:(略)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熟记常用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本文的结构 1、请学生在此基础上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晋围郑。 第二段:烛之武临危受命。 第三段:烛之武退秦师。 第四段:晋师撤离。 三、人物形象 1、问:本文的主要人物形象是谁?(烛之武) 2、问: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他发牢骚,这会不会影响英雄的完美形象呢? 明确:这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显得有血有肉。 3、概括这个形象的特点: ⑴长期得不到重用; ⑵发牢骚,真实的存在; ⑶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勇气和信心; ⑷胸有成竹,对矛盾了如指掌; ⑸言辞委婉曲折有感染力。 四、写作特色 1、伏笔与照应: 秦、晋围郑的原因(矛盾小)──退秦军(伏笔) “秦、晋围郑”,“国危矣”──“夜缒而出”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秦、晋联合,貌合神离,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2、波澜起伏: 大军压境,危在旦夕──烛之武是希望──长期不用,辞──许之,退秦师──晋欲攻──晋退 3、详略得当: 详:烛之武推辞;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令退兵原因。 略:其他经过。 五、字词总结 1、通假字:“已”通“矣”;“共”通“供”;“知”通“智”。 2、古今异义: ⑴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持某项活动的主人。 ⑵夫人:古,那人;今,妻子。 3、一词多义: ⑴军:名,军队,军队的编制单位;量词;动,驻扎。 ⑵其:代,第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那”,“那些”;连,“假如”,“假使”;句中语气词,表祈使语气;形容词词头,无义。 ⑶焉:代,相当于“之”,疑问代词,“怎么”,“哪里”,“什么”;兼词,“于何”,在哪里,“于此”,在这里;副,相当于“乃”、“则”、“就”;语气词;形、副词词尾,……的样子。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课课练》。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2 【教学设想】 1、由于学习文言文要付出比现代文更多的认识努力,因此通常同学们对文言文大都敬而远之。调查显示,多数同学都不大了解所学文言文的内涵,不了解那些隐藏在陌生语言下面的更深层次的人类的智慧,笔者力求引导学生走进文言文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说辞语言十分精彩,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就可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逐步改变其对文言文的看法,培育起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2、《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陌生,可以让学生亲自查找资料,从而培育学生的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自读能力。 3、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很必要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更多是学生的小组讨论,老师适当的给以点拨,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育了学生沟通协作的能力。 4、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文言文中的作用尤其不可低估,所以本堂课自始自终以诵读为教学手段和依据,在诵读中赏析课文、分析人物。 5、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语文课堂应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因此结尾设计讨论发言就是让学生乐于探讨并且有话可说,学有所得,并能学以致用。 6、背诵一直是学生一个头疼的问题,所以笔者尽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减轻学生的负担,增强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过程中,培育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领悟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5、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领悟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生朗读预习→师范读→生朗读梳理→师引导生朗读赏析→生朗读巩固→师引导生朗读背诵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梳通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199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万之师”的现代版。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张仪、苏秦、诸葛亮。今日我们将去访问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 2、《左传》其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