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三篇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三篇 【篇一】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 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 《贞观之治》是人教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第二节内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进展的鼎盛阶段。因此,是我国封建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贞观之治》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课的知识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学习,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②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纳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育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2)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日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 【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 思想,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进展,符合历史进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以及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正确评价 【依据】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 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 说教法: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制造自主探究,进展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纳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说学情学法: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思维活跃,但知识积累较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资料,自主猎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课件演示,增加历史学习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课堂气氛。 课件演示:《武则天》的影视剧照 师:“影视剧里的武则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们所熟悉的武则天是怎样的一位皇帝?”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3、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老师走入学生当中了解情况并指导。 4、引导学生概括武则天的政绩:一是重视进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5、老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由此进入第二目的学习。 二、贞观之治 1、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然后出示探究问题: (1)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 (2)你知道什么是“贞观之治”吗? (3)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沟通。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走入学生当中了解阅读情况并进行指导。 3、老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思考这段话的含义。 老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明 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进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 通过历史故事,学生明白“成有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老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进展,符合历史进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 见贤思齐:在唐太宗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优点,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因接受他人正确意见而受益非浅呢?请举例说明。(让学生说身边的事情,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简述:唐太宗以其气度赢得贤才谏臣的支持,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道理,生活中,善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4、治世局面的形成 多媒体展示两段资料: “(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线,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学生讨论两段资料的含义,对比说明唐太宗治国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5、学生归纳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开明的政策外,还有哪些原因? (设此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为下一步学生学习唐朝历史作铺垫。)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师:正是唐太宗实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展的政策措施,才使得唐朝开始富强,你是如何来看待唐太宗的统治呢? 三、试评价唐太宗的统治。 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唐太宗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说说你们的想法。” 四、老师小结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