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文化运动
美国反文化运动美国反文化运动 【摘要】 20 世纪 60 年代中后期到 70 年代初,美 国发生了一场以青年为主体的反文化运动,运动建立了一套与主流文化格 格不入的生活方式,波及到社会文化的多个领域,影响至今。本文以历史 唯物主义为指导, 采用了社会史的一些理论和方法, 结合大量的文献资料, 对这场运动的根源、发展、衰亡原因及影响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认为: 除越战、社会动荡等显而易见的原因外,60 年代的美国社会正处于由工业 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结构面临调整,青年人的反抗是资本 主义发展中一般矛盾与美国 60 年代的特殊矛盾相激化的结果;反文化运 动经历了从不为人知到传遍世界,从地下活动到公开狂欢,从理想主义到 彻底放纵的发展过程;但是在短暂的高潮过后,由于反文化运动自身的局 限性,由于 70 年代初美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运动走向了衰亡;反文 化运动不仅在最明显的意义上影响着美国人的衣着打扮,音乐与毒品的使 用,在更深的层次上还影响了美国人的婚姻家庭观和价值观念。更多还 原 【Abstract】 Between the mid and late term of the 1960s and the early term of the 1 970s,in the United States happened the Counter-culture, based on the youth and propagated on a very wide scale. The Counter-culture established a set of life style opposite to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America, and even has great effects nowadays. The article directed b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dopts some theories and s of social history, combines a great many academic documents, inquires into the origin,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the Counter-culture. Hence, I make conclusion: Besides Vietnam War, social upheaval and some other obvious reasons, American society experienced a revolutionary period from industrial society to post-industrial society in the 1 960s,so that American social structure needed regulation. Young people’s rebellion resulted from hot dispute between capitalism common contradiction and American special contradiction. The Counter-culture got a development procedure from little known to complete self-indulgence. However, after its brief peak, the Counter-culture came to be weak for its own limitation and American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condition in the early seventies. The Counter-culture not only takes great effect on American clothing, music, and illegal drug use, but also on American marriage, family and value views at much deeper levels. Shi Xiao-ling Directed by Gao Fang-ying 更多还原 提起“反文化” (counter-culture)一词,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起美国 60 年 代的摇滚乐、吸毒、性反常、堕胎、裸奔等迷恋怪癖和追求荒诞的嬉皮文 化,以及嬉皮士们在纽约中央公园、旧金山金门公园和纽约郊外伍德斯托 克(Woodstock)的昼夜狂欢, 及至以后的“政治正确” (politi cal correctness) 、多元文化(muti-culture)及其对 主流文化的挑战。 如果严格从字面上理解, “反文化”运动是指美国 60 年代在青年人当中流 行的以反战和反主流文化为特征的一种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第一 次将“反文化”归结为以 60 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青年 人抗议运动为特征的,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海沃德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Hayward)历史学教授西奥多?罗斯扎克。他于 1969 年出版 的《反文化的诞生:反思技术社会及其年轻人的反叛》一书,在嬉皮辍学 者和学生中的激进分子这两个分裂的群体中间找到了契合点,那就是反文 化,亦即反抗以技术为主体的工业化社会。在他的定义中,反文化运动 是指 60 年代发生在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既包括校园民主运动、妇 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反战和平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同性恋者权 利运动等方面的政治“革命” ,也包括摇滚乐、性解放、吸毒、嬉皮文化, 及神秘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复兴等方面的文化“革命” 。 通常,人们把那些激进的青年学生主张用激进手段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运 动称为“新左派运动” ,而把那些中途辍学、以期通过吸毒、放纵等方式 进行的文化反叛, 称为 “反文化” 运动。 本文无意在这里做概念上的界定, 姑且将 60 年代发生在政治及文化领域的反抗运动统称为“反文化运动” 。 这首先是因为,对主流文化、对现存制度的不满与批判,对妇女、对少数 民族处境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是这两种运动的共同特征,而他们又源 出于同样的历史背景。 其次, 从成员构成上看, 很难在两者之间明确区分。 不少反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同时也是新左派运动的成员。 1964 年 9 月 24 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年仅 22 岁的哲学系学生马里奥? 萨维奥(Mario Savio)和阿特?戈登堡(Art Goldenberg)等发起并领导了校园 “言论自由”运动(Free Speech Movement),抗议学校当局禁止在校园内 谈论民权运动和发表反越战言论。10 月 1 日到 2 日,加州政府出动国民警 卫队前来制止, 学生与警察对峙长达 32 小时, 一些学生运动领袖被逮捕, 反文化运动的序幕由此而拉开,以后逐渐蔓延到美国其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