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文化知识清单
1. 编年体: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经,按年、月、 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如《春秋》、《资治通鉴》等就是编年体史书。 2.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他根据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和体例,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3. 3.侯、伯:春秋时诸侯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4.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中国古代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穀”等。 5. 5.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6. 6.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7. 7.国别体: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 8. 8.《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 240年的历史。西汉刘向编定,分为 12 策,33 卷,共 497 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9. 9.卿:古代对男子的敬称。 10. 10.足下:敬辞,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11. 11.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12. 12.竖子:对人的蔑称,犹言小子。 13. 13.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14. 14.臣:最初指男性奴隶,跟女性的“妾”相对;后来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另外,“臣”又是表示谦卑的自称。 15. 15.币:古人用作礼物的丝织品。币,礼品。 16. 16.中庶子:战国时国君、太子、相国的侍从之臣。秦、汉为太子侍从官。历代沿置。 17. 17.将军:春秋时代以卿统军,故称卿为将军;一军之帅称将军。到战国时代始为正式官名,而卿仍称将军。自唐以后,上将军、大将军、将军,或为环卫官,或为武散官。宋、元、明三朝,多以将军为武散官,殿廷武士也称将军。明清两代,有战事出征置大将军和将军,战争结束则免。清朝将军为宗室爵号之一,驻防各地的军事长官也称将军。 18. 18.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代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朝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19. 19.宾客:春秋战国时多用称他国使者及贵族的门客、策士;东汉以后用以称依附世家豪族的人;官名,太子宾客的省称。 20. 20.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上为别人设宴送别。 21. 21.变徵: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宫、商、角、徵、羽是按五行的相生顺序排列的,合称五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凄凉。 22. 22.诏:帝王的命令或文告。分为即位诏、遗诏、表诏、伏诏、密诏、手诏、口诏等。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 23. 23.朝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 24. 24.九宾: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25. 25.郡县: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盛行于秦汉。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26. 26.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27. 27.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体裁。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始于汉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28. 28.《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3000 年间的历史。全书 130 篇,包括 12 篇本纪(历代帝王的传记)、30 篇世家(贵族王侯的传记)、70 篇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传记),8 篇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10 篇(年)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共52 万余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9. 29.幸:宠爱,指封建君主对妻妾等的宠爱。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也叫幸。 30. 30.寿:以酒或物向别人祝福。 31. 31.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32. 32.关中:函谷关以西地区,今陕西一带。 33. 33.左尹:战国时楚国令尹的助手有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令尹是楚国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的最高官衔。后又为古代官的通称,如京兆尹、河南尹、州尹、县尹等。 34. 34.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最小的都以“季”字相称。 35. 35.跽:也叫“长跪”跪起,挺直上身两膝着地。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36. 36.参乘:也称“骖乘”或“车右”,陪乘或陪乘的人,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古代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一人在右陪坐。乘,四匹马拉的车。 37. 37.河:特指黄河,河南是黄河以南,河北是黄河以北。 38. 38.亚父:对对方的敬称,尊敬仅次于对待父亲的人,项羽尊谋士范增为“亚父”。 39. 39.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褒拜,即报拜,再拜是也。 40. 40.西宾: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古书上有“东家”、“西宾”的说法,即是就室内而言。 41. 41.粟:本指谷子,脱壳后称为小米,可泛指粮食。 42. 42.长吏:职位较高的县吏,指小官。《汉书·百官公卿表》:“秩(俸禄)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 43. 43.太长卿:掌管国家祭祀、礼乐、医药的官。 44. 44.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隐居之地的代称常见的还有“墙东、五柳、沧浪”等。 45. 45.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即所谓仙境。 46. 46.下榻:在某地住宿。豫章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