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故里,文脉高平
炎帝故里炎帝故里, ,文脉高平文脉高平 打开文本图片集 高平,位于山西省东南,古称泫氏,旧名长平。 据考古发现, 早在旧石器晚期, 高平就有人类活动。 “在禹贡 为冀州之域,春秋初为戎翟所居,后属晋。晋烈公元年(前415 年) ,赵献子浣城泫氏,战国时为长平,属韩。 ……白起破赵军於 长平,遂入秦,为高都县,属上党郡。前后汉、魏、晋俱为泫氏 县,属上党郡。……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386 年) ,西燕慕容永 称帝于长子,分上党为建兴郡。后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九年(448 年)省去,文成帝和平五年(456 年)复置,时泫氏属建兴郡。 至孝庄帝永安二年(529 年) ,改置建州,治高都城,领高都、长 平、安平、泰宁四郡。长平郡,县二:曰高平,曰泫氏。盖析泫 氏地为高平,高平名县始此。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556 年) ,并 魏四郡为长平、高都二郡。省泫氏入高平,属高都郡。此后独称 高平,不复称泫氏矣。后周武帝建德三年(574 年) ,并长平、高 都为高平郡。隋文帝开皇三年(583 年) ,改高平郡为泽州,此称 泽州之始。”隋开皇十三年(593 年) ,析高平东地置陵川,延至 今。“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 ,又改泽州为长平郡。唐高祖武德 元年(618 年) ,置盖州,领高平等县。太宗贞观元年(627 年) , 1 1 / 1616 废盖州,以高平等县属泽州。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 ,改泽州为 高平郡。 肃宗乾元元年 (759 年) 复为泽州。 自是高平县属泽州, 历五代、宋、金、元、明无异焉。 ”清代隶属泽州,民国属山西省 第五专署,1949 年属晋东南行署,1985 年撤晋东南专署,改市 管县,属晋城市至今。1993 年撤县建市。 高平,居太行山巅,表里山河,通衢大邑,历来是兵家必争 之地,同时也是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文化发达之地,古来有“煤 铁之乡”“丝绸之乡”“黄梨之乡”的美誉,又有“上党梆子戏剧之乡” 的称谓。 农耕文明发祥地 高平是炎帝故里,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远古时期,中 华始祖炎帝就在境内的羊头山得嘉禾、 播五谷、 制耒耜、 教稼穑, 开启了五千年农耕文明。 羊头山位于高平市境内。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发现的《黑 暗传》中也明确记载:“神帝上了羊头山,仔细找,仔细看,找到 粟子有一粒,寄到枣树上。忙去开荒田,八种才能成粟谷,后人 才有小米饭。” 为了疗民疾,自己“一日之间而遇七十毒”,最后 死于断肠草。至今,在羊头山和羊头山下的高平大地上,广泛地 分布着神农炎帝的遗迹、遗存和传说。 古老的图腾,隋唐的石塔,神农乡、神农城、神农泉、五谷 畦、炎帝岭,这一个个遗迹遗址,见证了神农炎帝在羊头山活动 2 2 / 1616 的足迹,见证了神农炎帝开启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伟大业绩。 羊头山现已成为炎黄子孙追寻中华农耕文明的朝拜圣山。 炎帝嶺、换马村、北营村、卧龙湾,庄里村、炎帝陵,这一 连串村名和地名,详细记载了炎帝尝百草和中毒身亡的过程,以 及殁后安息的万年吉地。如今正在维修扩建的炎帝陵,已成为连 接海峡两岸和海外华侨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中华炎黄子孙祭典先 祖炎帝的圣地。 神农庙、 炎帝庙、 炎帝行宫、 五谷庙、 炎帝高庙、 炎帝中庙、 炎帝下庙等,这 40 余座炎帝神庙中现存的百余块记载炎帝的石 碑,就是一座座铸就神农炎帝丰功伟绩的丰碑。 丹雀授嘉禾, 精卫填东海;炎帝岭神农尝百草, 跑马岭神骏悲 炎魂;长畛村求雨晒炎帝, 五谷庙祭祖奠盛会。 这一个个关于神农 炎帝的传说故事和乡风民俗,世代传承,生生不息。它是刻在人 们心中的史书,是人们对神农炎帝的最好纪念。 还有与炎帝和炎帝文化密切相关的其它遗迹和传说, 也不可 胜数。 发鸠山精卫填海, 郎公山仓颉造字;还有日中开市的商贾文 化,种桑养蚕的丝绸文化,掬土制器的陶艺文化,挖煤开矿的冶 铸文化, 更是千载流传;至于用羊头山黑黍, 定音韵, 律度量衡等, 明代著名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朱载堉在其《羊头山新记》一 文,皆有详细的记载。 长平之战发生地 3 3 / 1616 长平之战, 是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在长平大地发生的一次大战 争。这次战争以秦胜赵败,秦军坑杀赵军降卒 40 万而告结束。 这次战争,对于高平及高平人来说,影响深远。 1995 年, 永录村尸骨坑的发现和考古挖掘, 让人触目惊心, 它为研究长平之战秦军坑杀 40 万赵军提供了实物资料。据不完 全统计,在高平境内,目前已知的大型尸骨坑有 30 余处,其中 有 18 处是 1995 年初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长平古战场踏勘 时认定的。 秦军坑杀赵军 40 万,血流丹河,尸骨如山。丹河,纵贯高 平南北,是高平的母亲河,相传就是因秦军坑杀赵军 40 万人的 鲜血染红了它,故名丹河。还有省冤谷、骷髅庙这些名字,永远 都嵌上了长平之战的烙印。 高平人更是不会忘记这次战争。高平烧豆腐,这道独特的传 统小吃,饱含着高平人对这次战争的记忆和痛恨。一方方豆腐小 块,一块块白起的心、白起的肉,火上烤,锅里煮,然后沾上白 起的脑浆——蒜泥,在街头品,以此来解心头的恨。这恨,是对 白起的恨,更是对战争的恨。 这场战争,留下了大量的遗迹和遗址。据不完全统计,因长 平之战,在高平留下的村名地名,多达150 余处:大粮山、空仓 岭、 将军岭、 百里长城、 赵壁、 秦垒;还有安贞堡、 光狼城、 箭头、 围城、三军、秦城、马村、马游、企甲院、寺庄(义庄)、王何、 4 4 / 1616 王降等无不与长平之战有关;出土的战国兵器多达 18 类;出土的 战国古币多达 16 类;记载长平之战的碑刻,现存的有 52 块;记载 长平之战的各类志书文献,有 119 种。至于记载或凭吊与长平之 战有关的诗文和著述,更是数不胜数。 此外,还有廉颇的故事,空仓岭的传说,金门镇的来历,纸 上谈兵的成语,更是世代传承,遍布高平大地。 商贾劲旅行天下 高平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工商业就很发达,并涌现出很多豪 商巨贾。高平商贾,是泽潞商帮,是晋商大军中最早兴起的一支 劲旅。 唐宋以来,高平丝绸、煤铁等工商业产品就名闻天下。高平 人秉赋敢为人先的炎帝精神,身居太行,足遍天下。特别是明代 “开中制”实行以来,高平商人融入在泽州商帮中,与潞州商帮、 平阳商帮一道,捷足先登,驰骋在商海大潮中,为晋商的形成和 发展壮大开启了先河。 在 500 余年的晋商兴衰过程中, 高平曾经涌现出很多商贾大 户。其中,名扬潞泽商帮的侯庄赵家老南院,从明代万历年间接 办永升号以来,至 1956 年公私合营,先后长达 380 余年。鼎盛 时期, 生意字号多达 108 家, 素有从高平到温州, “一走三千里, 不住他人店”之说。 其延绵年代之长, 经营范围之多, 跨越地域之 广,历史影响之大,在潞泽两地,无人能出其右。此外,良户村 5 5 / 1616 日进斗银的郭家、永宁寨捐资建皇宫的张家、北常庄的韩百万、 赤祥村的朱百万、赵家山的赵百万、米山村的崔百万、孝义村的 祁百万、石村的姬百万等,皆可谓高平明清两朝的工商业大户。 这些商贾大户,一方面与外来的客商共同努力,在高平这块 土地上,兴办丝绸、煤铁等各种手工业,渐次建立了以县城为中 心、 以米山等集镇为重点、以 100 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