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告知书
附件二:附件二: 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告知书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告知书 姓名:岗位:工种: 所在单位:编号: 劳动环境劳动环境□粉尘 □烟尘 □噪声 □有毒气体 □化学毒物 □高温 □低温 中存在的中存在的□高压 □低压 □辐射 □高湿 □压迫及摩擦□局部振动 职业危害职业危害□生物性因素(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尘肺 □一氧化碳中毒 □氮氧化合物中毒 □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三 可能导致可能导致 硝基甲苯中毒□电光性眼炎□噪声聋 □职业性白内障□ 的职业病的职业病 □□□ 1 □生产工艺、生产材料的革新,以无职业危害物质产生的新工艺、 新材料代替有职业性危害物质产生的工艺过程和原材料; □对于散发有害物质的生产过程,从革新工艺流程、采用新原料角 度无法解决时,尽可能将生产设备加以密闭; □尽可能地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以机械化生产代替手工或 半机械化生产,有效控制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采用隔离控制、 仪表控制等方法降低有害物质的强度; □加强通风,控制作业场所内污染源的传播和扩散; □湿式作业,在有粉尘、烟尘产生的操作中采用加水的方法,减少 劳动保护劳动保护 措施措施 粉尘的飞扬和在作业场所中的悬浮时间; □使用必要的防护物品,在有害物质浓度很高的作业产所工作时, 可以有效减少有害物质从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侵入人体; □隔绝热源,采用隔热材料或水隔热等方法将热源密封,可以起到 防止高温、热辐射对人体的不良伤害; □屏蔽辐射源,使用吸收电磁辐射的材料屏蔽辐射源; □隔、吸声,对噪声污染严重的作业场所,将噪声源与作业者隔离; 用吸音材料将产生噪音设备密闭,减少产生噪声设备的振动,减 弱噪声污染; □合理照明,创造良好作业环境,避免由于照明不合理造成作业者 视力减退、产品质量下降、工伤事故增多等严重后果; □合理规划厂区及车间, 生活设施的配置和卫生设备的设计要周密、 2 合理;施工工件、机器的布置要合乎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尽量减 少劳动强度,保证工人在最佳体位下操作; □合理安排劳动时间,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加强卫生保健,对职工实行定期健康检查,搞好工作场所环境卫 生工作; □提高对搞好职业卫生工作的认识,认真贯彻执行职业卫生法规、 标准,普及卫生知识; □制定规划,有计划的改善劳动条件; □定期对接触职业性有害物质的人员发放经检验合格的个人防护用 品,大力宣传个人防护用品的作用和正确的检查、使用办法; □建立职工职业档案,严格实行就业前检查,严格禁止有职业禁忌 症者从事所禁忌的工作,职工要定期体检,对存在职业性有害因 素的作业场所定期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 □ ; 3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自然灾害 □爆炸 □高处坠落 □坍塌 □触电 □物体打击 中存在的中存在的□车辆伤害 □大型施工起重机械伤亡事故□ 危险因素危险因素□□□□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控制。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细致的技术 交底,做到职责分明,责任到人,使所有施工人员完全明了施工 的程序、方法及安全措施。对采取新技术、新方法的施工,要对 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避免操作失误; □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控制。施工的材料设备对施工的进度、质 量、安全均有直接影响。材料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 安全隐患安全隐患 预防排查预防排查 措施措施 工程制宜,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适用、性能可靠、使 用安全、操作和维修方便的原则,突出机械与施工相结合的特点, 使其具有工程的适用性,具有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具有使用 操作的方便性和安全性。跨越架使用前应根据被跨物的特点,进 行相应的机械强度及电气试验,使施工用的设备材料具有较高的 可靠性; □加强对施工方法的控制。施工方案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施工的安 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必须结合现场实际,从技术、组织、管理、 工艺、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力求技术可行、经 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有利于安全,提高质 4 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应严格按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要求编 制施工方案,所采纳的方案应有详细的安全措施,并经过审核和 得到批准的; □加强对施工环境的控制。影响施工的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施工的 地形、施工时的气候、作业环境等。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对施工的 影响,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严加控制。 □ 。 □ 技能要求: ; 职业者素职业者素 □知识经验: 质要求质要求 ; □执证条件: 5 ; □身体素质: ; □其他条件: 。 项目部安全部门负责人签字:项目部安全部门负责人签字:用工单位:用工单位: (盖章)(盖章) 项目部人事部门负责人签字:项目部人事部门负责人签字: 职工本人签字:职工本人签字:日日期期: :年年月月日日 注:1、请在符合条件选项前的“□”中打“√” ; 2、以上“□”处,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经双方协商后进行补充 填写; 6 3、必须由安全部负责人对以上所填事项进行检查核对,经其确认无误后, 职工本人方可签字。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