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传感器及检测课程标准
《汽车传感器及检测》课程标准《汽车传感器及检测》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汽车传感器及检测 计划总课时 48 实践学时:20 必修课程:《汽车电工电子》、《》等 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前言前言 一、课程性质一、课程性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是自动控制、自动计量、遥感技术、人工智能、 汽车电控技术等领域的基础性学科,是自动监测控制系统信息获取、信 息转换、信号处理的主要途径,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机电一体化、应 用电子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课。 本课程是根据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结合机电专业对学科 知识的基本要求而编制的。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分类,模块化设计。共 分为十四章,着重介绍了当前使用较多的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磁 电式、电磁式、压电式、光电式、光纤、霍尔、光敏、气敏等传感器的 结构与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测量电路。 使学生掌握各种类传感器的结 构、原理与应用范围,应用的技术要求。达到能熟练地分析判断已有的 各种类自动控制系统与传感器有关的故障,能熟练使用、更换相关的传 感器及配套电路。 1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做到深入浅出,旨在使学生从 原理上掌握和了解应学知识;授课以图解为基础(结构图、电路图), 旨在调动机械类学生的空间图形想象能力和图形记忆能力,使学生养成 图形思维和交流习惯。学习时应从已有的知识出发,从图形分析入手, 以工作原理为重点,以如何应用为方向,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传感器及 转换电路的应用实例,才能达到理论与应用的统一。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一、总目标 通过理论与实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以基本概念、专业 术语为切入口,进一步拓宽自己在计算、设计、应用方面的知识面。 二、分目标二、分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 2.熟悉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传感器的基本转换电路和信号处理方 法; 3.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和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 4.了解抗干扰技术及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5.了解微型计算机在检测与转换系统中的应用; 6.理解信号提取和能量转换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7.了解 A/D 或 D/A 转换在 I/O 接口电路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具有正确选用传感器及测量转换电路组成实用检测系统的初步能 2 力; 2.正确选用 A/D 转换器和 D/A 转换器,A/D 和 D/A 在 I/O 接口和微 型计算机联结中分辨出输出和输入的区别; 3.对常用检测系统具有一定的分析与维护能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查阅图书资料进行自学、分析 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课程内容(按主题或模块叙述)课程内容(按主题或模块叙述) 一、理论部分一、理论部分 第1章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 (4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检测技术和传感器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2.了解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 3.了解测试技术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4.掌握获取工程测试信息时的误差来源 第2章 电阻传感器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结构、分类 3.掌握变阻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固态压阻式传感器在 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4.了解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 第3章 电感传感器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可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涡流式电感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式 传感器的特点 3.掌握可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涡流式电感传感器和差动变压器式 传感器的应用 电感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是基于电磁感应原理 , 它把被 测量转化为电感量变化的一种装置。 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 (4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掌握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2.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分类、及它们各自的特点 3.掌握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第5章 压电传感器 (4课时)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 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等效电路 3. 掌握压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第6章 霍尔传感器 (4课时) 本章重点: 1.了解霍尔传感器元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 2.掌握霍尔传感器元件传感器测量电路 3.掌握霍尔传感器元件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 第7章 热电偶式传感器 (4课时) 本章重点 1.掌握热电偶测温原理 2.掌握热电偶测量电路及其补偿方法 3.掌握热电偶应用 第8章 光电式传感器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光电效应与光电器件的分类 2.掌握光电转换元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光电转换元件传感器特点及应用 第9章 新型传感器 (6课时) 本章重点: 1.了解集成温度传感器应用及工作过程 2.了解磁性传感器应用及工作过程 3.了解超声波的性质 4.掌握超声波传感器分类、工作原理及用途 第10章 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 (6课时) 本章重点: 1.了解调制和解调的概念以及信号的非线性校正。 2.掌握信号放大中的几种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5 3.熟悉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换技术。 第11章 检测装置的干扰抑制技术 (6课时)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干扰的产生和来源,不同干扰信号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抗干扰的各种技术。 3.熟悉抗干扰措施的设计。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一、学时分配一、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总学理论学 实践学备 学习情境内容 号时时时注 1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440 2第二章 电阻传感器642 3第三章 电感传感器642 4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422 5第五章压电传感器422 6第六章霍尔传感器422 7第七章热电偶式传感器422 8第八章光电式传感器422 9第九章新型传感器422 10第十章检测装置的信号处理422 11第十一章检测装置的干扰抑制技422 6 术 12合计482820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讲授法、案例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教学。 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 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 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 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 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教学知 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 还要适当兼顾专升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 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 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4.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督促学生及时、独 立完成课外作业。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7.在规范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所完成程序正确性的引导。 8.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学院条件,可设计相应难度的主题,以 达到教学目的。 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三、教学评价与考核方式 对学生实行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考核,通过各种不同的考试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