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滑轮四年级科学说课稿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我的滑轮四年级科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我的滑轮》。本单元的总目标是综合探究活动。二级目标是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试验,并做试验纪录。《我的滑轮》这节课,是在杠杆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提重物的游戏竞赛,自然过渡到理解各种滑轮的原理和作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它积极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进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简单试验并记录数据——沟通与结论”的相对完整的探究活动,去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⑴.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讨论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 ⑵指导学生讨论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2、科学探究目标: 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应用规律,自行设计讨论方案,选择讨论材料,最终得出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两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回形针、实验记录表等等 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通过播放升旗仪式的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游戏竞赛的活动形式来引导学生的自行探究;然后在老师的演示指导下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并且通过简单实验来证明使用定滑轮或者动滑轮是否省力?最后指导学生组装滑轮组。 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采纳的教法是:创设情境法、演示法、讲解法 学生的学法是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情境激趣,游戏引入。第二部分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巩固新知。第四部分本课总结,课后延伸。 一、情境激趣,游戏引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让学生观看本校升旗仪式的录像,这个熟悉不能再熟悉的画面,一下子拉进了我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共同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接着,我询问学生: “我们班有谁做过升旗手”? “升旗的时候你的手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 “为什么向下拉绳子,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通过这样的提问点燃学生的探究欲X,使学生以一种探究的心理重新审视这个在校园里常见但又常常被同学们忽视的科学现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在这个环节,我并没有马上肯定学生的答复,而是为学生准备了绳子、钩码、铁架台、回形针和线轴等材料超市,并且出示游戏规则。让学生进行提升重物的游戏竞赛,来模拟升旗仪式。 “比一比,看谁想出的办法多,并把方法记录在小科学家记录本上。” 这个活动,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会非常高,不仅可以想出很多办法,而且能够通过活动自制滑轮,初步体验滑轮的作用,与下一环节进行有效的链接。 做完游戏后,我继续问: “这种提升重物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还见到过哪些?” 根据学生的联想,我会及时地展示滑轮在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图片和录像。然后,我再告诉学生: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机械叫做滑轮。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并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这个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做好分析记录,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我分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我先给学生出示一个常见的大滑轮,告诉学生: “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说边缘有槽、圆形、能绕绳子,从而建立滑轮的概念,并且出示幻灯片。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指出滑轮的两种不同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另一种是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由于课件动画描述的非常形象,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会很容易的了解滑轮的两种用法。然后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为进一步讨论滑轮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 在此基础上,我会提出新的问题: “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学生可能回答(方便、省力) “那你认为定滑轮和动滑轮在使用中都方便吗?” 我让学生再次对滑轮的这两种用法进行观察、比较。不难得出,使用定滑轮方便,动滑轮不方便。 为什么呢? 我引导学生用语言来描述滑轮的工作原理。在使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要想把重物提上去,就需要向下用力,重物提升的方向与人用力的方向正好相反,也就是说在使用定滑轮之后改变了力的方向,用起来方便。而动滑轮在使用时,重物提升的方向与人用力的方向一致,没有改变力的方向,显得非常不方便。我把结论板书在黑板上,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在以上的环节中,我注重锻炼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验证滑轮是否省力,是这节课的难点部分。我是这样引入的。我反问学生: “既然动滑轮使用不方便,人们为什么又离不开它呢? 学生再次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这时,我告诉学生,要想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请同学们打开实验盒,实验盒里装有测力计、钩码、滑轮、实验记录表等材料。请你们利用提供的材料,选择要讨论的问题,设计方案,开始探究,并仔细填写实验记录表。” 计划与组织是做好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没有一个好的实验方案,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为此,我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中心进行讨论,设计讨论方案,并且各组之间相互沟通,以期达到相互合作,共同学习的目的。 老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引领者、参加者和合作者。在学生整个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我会不停地巡视,了解各组的实验进展情况并做及时辅导。经过学生的讨论,沟通,分析数据,最后得出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并板书。 最后一个环节,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定滑轮方便但不省力;动滑轮省力但不方便。 三、拓展活动,巩固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