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 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越来越重视,提出素质教育的理念并大力推动新课程的改革,旨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造专业水平过硬且道德素养过关的综合型人才。随着社会上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再加上社会上对体育教学整体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也缺乏自主锻炼意识,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提升重视程度,认清体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更促使学生树立不断拼搏的体育精神。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自主锻炼意识 体育教学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在部分高中学校中,由于体育与升学考试并无直接关系,导致学校、家长,以及学生本人对其重视程度不足,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更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本文分析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积极作用,指出当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相关策略。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积极作用 (一)高中开展体育教学的积极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也在不断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从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转变为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这就使得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尤其是在高中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升学压力较大,每天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使高中学生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和疲劳状态。而适当开展体育锻炼可帮助学生快速缓解学习带来的疲劳感,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充沛的精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不断提升。由于高中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强,开展体育教学可满足学生对于锻炼的需求,而学生也可在体育课堂中锻炼身体素质,实现自身身心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积极作用 自主锻炼在体育课堂中的积极作用集中表现在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其树立自主锻炼的意识,带动自身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共同提升。而自主锻炼意识在体育教学中还表现为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体育锻炼项目中,从课堂教学中来转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而使得学生形成自主锻炼意识,更带动学生自主开展锻炼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提升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而自主锻炼意识还可表现为学生可独立自主地对自身的锻炼计划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指导,来提升自我锻炼计划的适用性,从而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锻炼。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足 高中学生因高考竞争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对体育课程及体育锻炼重视程度不足,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没时间也不重视自主锻炼。且很多学校为追求升学率,经常占用体育课时间来加强语数外等考试主要课程的学习,导致学生体育教学课时更加不足,自主锻炼意识逐渐降低,长此以往将对高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學习压力的释放造成极大的阻碍。 (二)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 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沿用传统教学理念,只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对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自主锻炼意识重视程度不足,沿用传统教学手段,即我讲你听,我做你学的教学手段,没有根据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及身心发育需求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没有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更无法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程度上的阻碍[1]。 (三)缺乏相关设备设施 由于学校重视程度不足,还有部分学校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在体育器材上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缺乏体育教学所需的完善的相关设备和设施,对于已经老化的设备设施也没有及时更新换代,更没有投入资金来采购先进的体育器材,现有的器材由于较为老化,已经无法满足体育教学需求和学生锻炼需求,不利于学生正常进行锻炼,培养自身自主锻炼意识[2]。 三、高中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相关策略 (一)提升重视程度 新课改的推进使得体育教学的地位有所提升,学校和家长逐渐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更认识到培养自主锻炼意识对于身体素质提升的积极意义。而在当下,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更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在教育阶段,这就要求相关部门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进而主动开展体育锻炼,提升自身身体素质。对于学校来说,需提升重视程度,积极打造专业体育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养,促使其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对于高中体育教师来说,更要认清体育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优化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来设计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更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更好地提升学生重视程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搜集名人锻炼的案例来进行宣导,例如毛主席游长江等,促使学生认识到开展自主锻炼的重要性,树立自主锻炼理念。 (二)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宣讲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自身今后学习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对自主锻炼的重视程度,树立学生自主锻炼意识,从而自觉养成自主锻炼习惯,提升身体素质,缓解学习压力,更减少各类电子产品对于学生视力和心理的影响,降低亚健康的出现概率。在新课程的改革中,对于体育教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也做出了新的规定,从运动参与方面、身体健康方面、心理健康方面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均做出了要求。教师可根据最新要求来科学制订教学计划,以身体健康教育为例,教师可在不方便开展户外运动的天气状况下,将体育课转移到教室中进行,宣讲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宣传通过锻炼提升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提升的方法。更要宣扬各类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提升学生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民族体育的相关内容,如太极拳、武术等,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通过传统民族体育树立学生锻炼意识,符合当下我国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需求[3]。 在优化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师更应积极转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科学教学方案,全面贯彻落实因材施教,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可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成果。 第一,教师可引入趣味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潜移默化地形成自主锻炼意识。高中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学习任务繁重,趣味体育教学法可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暂时释放出来,活跃了课堂氛围,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设计趣味教学内容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例如:女生力气较小,耐力较差,可设计一些舞蹈类内容,引入斗舞的模式来开展教学;也可设计一些气排球等简单球类项目来开展教学;针对男生力气较大、耐力较好且胜负心更重的情况,可设计一些竞技体育类项目,如篮球、足球等,提升锻炼效果,使学生感受到体育魅力的同时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