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质量问题
浅谈混凝土质量问题 摘要:混凝土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水利、工业与 民用建筑及交通等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 的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决定建筑物的安全,且对建筑物造价有很大影响。 因此,在整个工程中,应高度重视混凝土的质量,对于确保混凝土工程的 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混凝土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水利等大型工程建筑中,在结构中起 着承担荷载的作用。混凝土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功 能。在许多工程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混凝土存在蜂窝、麻面、露筋、尺 寸偏差、裂缝、强度偏低等诸多质量问题,轻则影响美观,严重者则有损 结构的安全。 1、表面缺陷 1. 1、蜂窝、麻面 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麻面的现象是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 露现象。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1) 认真设计、配合比严格控制,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以及拌 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2)使模板的表面保持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混凝 土在浇灌之前,应浇水使其保持湿润,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涂刷脱模剂, 模板缝隙,用腻子、油毡纸等堵严,模板支撑情况应随时检查防止漏浆; 模板应选用长效的隔离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浇灌下料应分层,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振捣时间要适中不可过振。 平板振捣器在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3〜5cm;为保证上下混凝土良好结 合,使用插入式振动棒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 2cm以上。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保证混凝土不产生离析; (5)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后再浇上部混凝 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1.2、孔洞 (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浇筑采用细石混凝土,使模板上充 满混凝土,并振捣仔细; (2)应在两侧对预埋铁件、预留孔洞处同时下料,应在侧面加开浇 灌口下部浇筑进而下料;封好模板首先要振捣密实,继续往上浇筑,防止 出现孔洞。 (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 捣方法,即混凝土表面与振捣棒垂直或成40°〜45°斜向角振捣。应均匀 排列插点,可采用交错式或行列式顺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漏振或过振。 振捣器操作时应快插慢拔。 (4)砂石中混有粘土块、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 净。 1. 3、松顶 一般酥松表面在混凝土含水量多,塌落度大,浇注到上半部分时,所 产生的泌水未能及时排尽,终凝后形成浮浆,表面较浅的酥松,可将酥松 脱落部分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1 : 2或1 : 2. 5水泥砂浆抹平压 实。 2、外形尺寸偏差 外形尺寸偏差的现象为混凝土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防 治的主要措施是: (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 (2)模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支柱和支撑必须在坚 实的土层上,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并防止浸水,以保证结构不发生过量 下沉,防止施工过程中发生位移或倾斜。 (3)下料高度不大于2m,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 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 (4)振捣混凝土时,不得冲击振动钢筋、模板及预埋件,以防止模 板产生变形或预埋位移或脱落。 (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 查核对。 3、内部疵病 3. 1、匀质性差,强度达不到 (1)水泥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并应加强水泥防潮工作,对水泥质 量有疑问时,应取样送至相关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并按试验结果的强 度等级使用。 (2)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及时测量砂、石含水 率并扣除用水量。 (4)混凝土应按顺序加料、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均匀。 3.2、保护性能不良 (1)混凝土施工形成的表面缺陷应及时仔细进行修补,并应确保修 补质量。 (2)钢筋混凝土中掺加氯盐量(按无水状态计算)不得超过水泥重 量的1%,并宜同时掺加亚硝酸钠阻锈剂,其与氯盐的掺量比例为1 : lo (3)在高湿度空气环境中使用的结构、处于水位升降部位和经常受 水淋的结构、与含有酸碱或硫酸盐等侵蚀性介质相接触的结构以及靠近直 流和高压电源的结构,不得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掺加氯盐。 (4)结构在冬季施工配制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掺加 适量早强抗冻剂以提高早期强度防止受冻。并对混凝土进行蓄热保温或加 热养护,直至达到40%设计强度等级。 4、裂缝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材料成型裂缝,是由非受力 变形变化引起的,主要是由温度应力和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二是结构型 裂缝,是由外荷载引起的。与施工关系比较密切的原因主要为材料型裂缝, 其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干缩裂缝、化学反应以及温度裂缝引起的裂缝。 4. 1、干缩裂缝 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或混凝土养护结束后的一段时间水分的蒸发会 产生干缩而出现干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而导致变形 不同的结果使其产生了干缩裂缝。 4.2、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间,由于表面失水比较快产生了收缩。 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大风或干燥酷热的天气时才出现,裂缝互不连贯,多 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较长的裂缝可达2〜3m,较短的裂缝一般 长2 0〜3 0 c m,宽1〜5mni。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强 度很小或几乎没有强度,或者混凝土由于终凝时间不够长而强度很小时, 较大风力或受高温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 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 收缩,因此产生龟裂。 4.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温差变化较大的地区或大体积混凝土表面的混凝 土结构中。在浇筑混凝土后,水化凝结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方量较大,因 此大量的水化热会产生,在混凝土内部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并且不易散发, 内部温度急剧上升,同时,混凝土表面由于散热较快,内外温差较大,较 大的温差造成外部与内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产生拉 应力,在混凝土强度未完全增长时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强度极限时,混凝 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这种裂缝常常会发生。 4.4、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 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钢筋锈 蚀。因为混凝土在搅拌均匀后同时会出现一些碱性离子,某些骨料吸收周 围环境中的水而体积增大并与这些离子产生化学反应,出现混凝土膨胀开 裂、酥松。在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这种裂缝一般出现,一旦出现很难补救, 因此应在施工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针对上述几种混凝土裂缝产生的 原因,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裂缝的控制主要是: (1) 调整水泥品种,尽量选用中热或低热水泥。如选用低热矿渣硅 酸盐水泥或中热硅酸盐水泥,在掺加粉煤灰或泵送剂时,也可选用矿渣硅 酸盐水泥。 (2) 对调整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或在水泥用量不变的基础上掺加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