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与与对策.doc
- 1 -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20文献检索 论文题目: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与对策研究学生姓名 专 业 农林经济管理 层 次 专升本 批 次 102 学 号 371101102030 学习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 2011年 10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 得分 教师签字 论文编号: - 2 - 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和生活资料, 是 一定区域空间内的气候、地貌、岩石、水文、土壤和动植物等自然要素与人类过去和现在 的劳动成果相结合的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合理的开发 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量低,人地矛盾突出。另外,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造成了土地的退化、水土流失、土地的闭置等问题。这不仅不利于土地功能的有效发挥, 而且易破坏土地这个人类生存发展的支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土地 资源 持续利用 1.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进展 1992年联合国召开世界环发大会之后,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议题。世界 各国达成共识,分别根据各自特点制定了相应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环境质量 日趋恶化的今天, 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土 地资源的持续开发与利用问题。土地资源持续利用是人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 提和条件。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通过一定的行为,以土地为劳动对象(或手段),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 足其自身需要的过程。人类利用土地来满足自身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 创造物质财富, 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生态环境, 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故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四方面深刻内涵。利用是最终 目的, 开发是利用的基础, 整治是利用的措施,保护是利用的战略。 土地可持续利用思想是在1990年的首次国际土地可持续利用系统研讨会上得到正式确 认的, 其后又分别在1991年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和1993年的“21世纪可 持续土地管理”两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进行了讨论。土地可持续利用指土地资源代际分配 合理, 部门配置得当,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利用方式, 就是实现土地生产力的 持续增长和稳定性, 保证土地资源潜力, 防止土地退化, 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 即达到生态合理性、经济有效性和社会可承受性。由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面临的土地 问题不同, 所以,土地持续利用的定义不同。相对而言,发达国家侧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 强调资源利用的环保效益;而发展中国家则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 保持生态平衡, 这正 符合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准则。 1989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Leopold 持续农业研究中心首先提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的“ 持续性”,即运用合适的作物和畜牧体系、农业投入支持来保证社会经济效用性, 同 时保持土地生产力和土地质量。90年代以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相继在各国逐步展开。- 3 - 随着土地持续利用研究的深入,人们对“ 土地可持续性”含义的认识也有了变化, 但总的 来说都离不开土地的生产力、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三个方面, 而且进行的研究也主 要围绕着它们展开。 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中,土地资源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这 种特殊作用主要通过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表现出来:生态系统生产功能、空间场所功能和景 观功能。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和利用就是对这些功能的开发和利用。人类利用土地满足自身 需要,一方面是指利用土地创造财富,以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指改善环境,以 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所以土地可持续利用包含了土地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的深刻内 涵。开发是人类首先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将一定的土地资源投入使用,并将其改变成可使用 状态;利用是指土地开发后, 利用土地的特性来满足某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整治是指土地 利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对土地某一方面的要求,克服原来土地特性中的某些缺陷, 对土地进行改良,如配方施肥、平整土地和水利设施配套等;保护是指为了长期持续地利用 土地,防止土地质量劣化而丧失某些特性,所采取的某种综合措施,以保持土地的综合生产能 力。因此,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是土地可持续利用过程中彼此联系、相互依赖的 四个方面,不可偏废。否则将破坏土地资源,打破生态平衡。如果这种破坏性作用长期积累, 就会直接响到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 对人类自身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为了保护有限的土 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土地持续开发与利用成为了自然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 2.我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2.1 耕地数量急剧减少,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 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呈急剧下降趋势。据统计, 我国 的耕地总量从1957 年1.12×108hm2 减少到1996 年的9.59×107hm2, 每年以近 4.67×105hm2的速度锐减, 使我国原本就较少的土地资源更显紧张。再者,由于土地利用规 划的不尽完善, 乱搭、乱建、乱占或占而不用现象较为普遍, 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 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闲置土地为6.5×105hm2, 其中, 耕地约6.28×104hm2, 相当于1996 年占用耕地的 1/ 3。国家建设闲置土地的总面积、废耕地、可耕地分别占闲置土地的 79.13%、69.04%、79.92%,表明在过去的几年中, 因建设项目盲目上马等原因造成土地闲置 浪费的数量之大, 这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突出。 2.2 生态环境恶化, 土地质量下降, 土地生产力降低 由于在土地利用方面长期是重用轻养、重产出轻投人的掠夺式利用方式, 导致土壤中 大量元素缺乏; 再者, 由于保护力度不够, 每年流失的水土面积达4×107hm2, 流失的土壤 带走大量作物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 使耕地质量迅速下降, 从而造成土地生产- 4 - 能力变弱。另一方面, 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逐步向农村地区蔓延, 生态环境严重 恶化, 各种污染源对土地资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威胁不容忽视, 如酸雾、酸雨、水质污染 等, 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又一主要原因。 2.3 人均土地资源数量少, 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土地资源短缺, 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的1/ 3, 且耕地总量每年还在以 6.67×105hm2 的速度递减。据测算, 到2030 年我国耕地将减少2.07×107hm2, 即减少近 1/ 6,而人口将达到16 亿, 人地矛盾将更加严峻。我国已被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约占全国 土地总面积的72%, 有66%的耕地分布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地区, 有水资源保证和灌溉的耕 地只有耕地总量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