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极矩,介电常数概要
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溶液法测定极性分子的偶极矩 一、实验目的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介质极化与分子极化的概念, 以及偶极矩与分子极化性质的关系。 掌握溶液法测 定极性分子永久偶极矩的理论模型和实验技术,用溶液法测定乙酸乙酯的偶极矩。 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 德拜(Peter Joseph William DebyePeter Joseph William Debye)指出,所谓极性物质的分子尽管是电中性的,但仍 然拥有未曾消失的电偶极矩, 即使在没有外加电磁场时也是如此。 分子偶极矩的大小可以从 介电常数的数据中获得,而对分子偶极矩的测量和研究一直是表征分子特性重要步骤。 1、偶极矩、极化强度、电极化率和相对电容率(相对介电常数) 首先定义一个电介质的偶极矩(dipole moment) 。考虑一簇聚集在一起的电荷,总的净 电荷为零,这样一堆电荷的偶极矩p是一个矢量,其各个分量可以定义为 p x q i x i i p y q i y i i p z q i z i i 式中电荷q i 的坐标为(xi, yi,zi)。偶极矩的 SI 制单位是:Cm。 将物质置于电场之中通常会产生两种效应: 导电和极化。 导电是在一个相对较长的 (与 分子尺度相比)距离上输运带电粒子。极化是指在一个相对较短的 (小于等于分子直径)距 离上使电荷发生相对位移, 这些电荷被束缚在一个基本稳定的、 非刚性的带电粒子集合体中 (比如一个中性的分子) 。 一个物质的极化状态可以用矢量P表示,称为极化强度(polarization) 。矢量P的大小 定义为电介质内的电偶极矩密度, 也就是单位体积的平均电偶极矩, 又称为电极化密度, 或 电极化矢量。这定义所指的电偶极矩包括永久电偶极矩和感应电偶极矩。P的国际单位制 度量单位是Cm。为P取平均的单位体积当然很小,但一定包含有足够多的分子。在一 2 个微小的区域内,P的值依赖于该区域内的电场强度E。 在这里, 有必要澄清一下物质内部的电场强度的概念。 在真空中任意一点的电场强度E 的定义为:在该点放置一个电荷为dq的无限微小的“试验电荷” ,则该“试验电荷”所受 到的力为Edq。当将这个定义应用到物质内部时,在原子尺度上会引起巨大的电场涨落。 为此,物质内部某一点的宏观电场强度E定义为在该点邻近的小区域内原子尺度电场强度 的平均值,这个小区域当然比通常标准要小得多,但仍足以容纳足够多的分子。 在电磁学中,电介质响应外加电场而极化的程度可以用电极化率 (electric susceptibility)来度量,在各向同性、线性和均匀的电介质中,电极化率的定义为 P 0E (18-1) 121 式中 0 8.85418782 10F m,为真空电容率(vacuum permittivity) ,或真空介电常 数(vacuum dielectric constant) 。 可以用电位移矢量D来表示电场E如何影响电介质中电荷的重排(包括电荷迁移和电 偶极转向等) ,D矢量的定义为 D 0E P (18-2) 由此得到电位移矢量D正比于电场强度E D 0 (1)E E (18-3) 式中为电介质的绝对电容率 (absolute permittivity) , 也称为介电常数 (dielectric constant) 。 定义相对电容率(relative permittivity) r r 0 也称为相对介电常数(relative dielectric constant) 。据此得到电极化率与相对电容率的关系 为 (18-4) 在真空中,电极化率 0。 由此可见,电容率和介电常数其实是一个概念。介电常数是在介质内部形成电场时遇 r 1 D 0r E 到的阻碍程度的度量,也就是说,介电常数度量了外电场与电介质之间的相互影响。 介电常 数越大,电介质中单位电荷产生的电场(或电流) 也越大,在电介质内部的电场强度会有可 观的下降。此外,我们常用 r 来表征电介质或绝缘材料的电性能,即在同一电容器中用 某一物质为电介质时的电容 C和真空时的电容C 0 的比值 r (18-5) C 0 C 0 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相对介电常数愈小绝缘性愈好,空气和 CS 2 的 r 值分别为 1.0006 和 2.6 左右,而水的 r 值特别大,10℃时为 83.83。介电常数 是物质相对于真空来说增加电容器电容能力的度量,一个电容板中充入介电常数为 r 的物质后电容变大 r 倍。 电介质有使空间比起实际尺寸变得更大或更小的属性,例如, 当一个电介质材料放在两个电荷之间,它会减少作用在它们之间的力,就像它们被移 远了一样。 介电常数随分子偶极矩和可极化性的增大而增大。 在化学中,介电常数是溶剂的一 个重要性质,它表征溶剂对溶质分子溶剂化以及隔开离子的能力。介电常数大的溶剂, 有较大隔开离子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溶剂化能力。 介电常数经常出现在许多与电介质有关的物理学公式中,如前面的电极化强度矢量P 和电位移矢量D等。另外,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相速度为 v c11c n r0r 0 r r 式中c、n、、 r 、 0 分别是真空中的光速、介质的折射率、磁导率、相对磁导率和真 21 空磁导率,真空电容率 0 ( 0c ) 。在相对磁导率 r 1时,折射率n r 。 对于各向异性介质(如某些晶体),P与E的方向不同,但它们的各分量间仍有线性关 系,介电常数要用张量表示。对于一些特殊的电介质(如铁电体),或者在电场很大(如激 光)的条件下,P与E将呈现非线性关系,介电常数的表示式也是非常复杂的。 2、外电场在电介质中引起的变化 从前面的讨论中可知,极化强度与偶极矩有关,而极化强度又可以通过测量介电常数 获得,因此原则上可以通过介电常数的测定获得分子偶极矩的信息。 但是,介电常数除了由 电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外, 一般还与介质的温度及电磁场变化的频率有关。 在电磁波的频率 很高进入光波范围时,介电常数也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即出现色散现象。 一般来说,介质无法即时对外加电场作出响应,因此有关电极化强度的表达式应写作 t P(t) 0 (t t )E(t )dt 即电极化强度是电场与电极化率的卷积 (convolution) 。 电极化率表征当电场E在时间t 作 用在某个物理系统后,电极化强度P在时间t的反应。根据因果关系,P不可能在E作用 前产生反应,因此当t 0时,(t) 0,积分上限可至。这个因果关系的存在说明 (t)的傅立叶变换()在复平面的上半部分是可解析的, 即所谓的克拉莫–克若尼关系 式(Kramers–Kronig relations) ,因此可以将电极化率更方便地写作为傅立叶变换的形式 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