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目前中国影响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几个重要因素 20 多年来,中国经历着一个深刻的社会转型性变革的历史时 期。如果说中国社会今天的发展,取决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诸多方面的状态, 取决于成年人的素质、 行为与精神面貌的话, 那么, 中国社会的明天,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日的学校教育状态, 取决 于青少年儿童等成长着的人的素质与精神面貌。因此,祖国未来人才 的培养,有赖于我们今天的教师队伍的建设。 它是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作为既有基础性又具未来性的 “重中之重”。无论是社会还是教育 的变革,说到底都是“人”的问题。这是教育与社会内在关联性的最 本质的方面。当今,中国正在发生的广泛而具有深刻影响的教育体制 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教育岗位的竞争、新知识新技术的引进、 高等教育的产业化、 大学升级并校等等变化, 使教师无论在知识经验、 教学能力上,还是在心理素质上,都面临巨大的压力。日益增多的教 师心理健康问题正给蓬勃发展的教育事业蒙上一丝阴影。 据一些权威 机构调查发现,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这 种状态的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 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 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在小学、中学、各类职业学校和大 学的教师队伍中都或多或少、 不同程度地也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 它 不仅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业绩, 而且会影响下一代人,甚 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试想如果教师的心理有问题, 甚至 是病态的, “教育” 出来的学生其心理又怎么可能是健康的呢?可见,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决不亚于社会其他现实问题, 它对创造和 谐社会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影响。 然而,教师,为什么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通过媒体的报道,人 们对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都有所了解, 但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 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下面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以引起我 们的注意。 一、教师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量过大 在中学,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工作量过大。 教师的周授课量一般 在 12—16 节之间,有的多达20 节,常教2 个班级以上,每班人数在 50 人左右。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是基本的教学环节。多数学校实 行坐班考勤制,白天工作,再加上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和开夜车,基 本上从早到晚没有多少闲暇时间;有的学校周六还有“活动”。工作 负担较重的教师群体,如班主任、主课教师、毕业班教师,心理卫生 问题多,职业压力大。目前虽然都在强调减负,但客观上并没有降低 要求,教育教学工作压力大。许多年轻教师在学校里往往承担了比较 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并担任班主任工作, 还负责维持校内纪律、校内 值班、 管理学生值日、 卫生、 上操等工作; 学校对年轻教师的要求高, 再加上进修学习的时间少,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经验, 在学生面前缺 乏威信等等,使年轻教师感受到巨大的工作压力。据调查,我国中小 学教师人均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 小时,娱乐时间少,积累起 来,年超额劳动时间多达四、五百小时。为了不耽误课程,一点小病 小痛,教师们大都忍着、拖着,抱着侥幸心理,积劳成疾,而这又会 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状态, 造成恶性循环。 在一些理工科高职院校, 由于某些课程在所有班级开设, 造成大 学师资短缺,很多老师都在超负荷授课,许多教师周授课量在20 节 以上,有的竟达到近 30 节。特别是近年来普通高校的扩大招生,相 应地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增大, 不得不超负荷工作。教学和科研管理的 科学化又要求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学活动不能松懈,同 时还要承担相当的科研任务、作好学生工作等。在这种情形下,教师 的工作压力就显得越来越大。 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 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 精神状态 不佳。会不同程度地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 丧,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过大 的工作压力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责任重,对教师角色过高的期望值 作为教师,社会责任重。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 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 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盯着教师的 一举一动。过高的社会责任重和期望值,使教师人格异常。教师职业 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舆论常常歌颂教师的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把教师比喻成“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比 喻成 “春蚕” 到死丝方尽……还有, 比喻成 “人梯” 、“石子” 、“渡 船”、“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比喻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 而且起到了暗示和强化作用,使人们对教师角色生成了过高的期望 值。 教师是 “圣人” 就不能是 “凡夫俗子” ; 是 “奉献者” 就不能 “讲” 报酬,是“师表”,就不能让人挑出什么毛病来。“没有不称职的学 生,只有不称职的老师”。上级不会错,学生没有错,只是你教师不 会做。职业习惯使教师逆来顺受,有苦无处说,有怨无处发,只好忍 着、憋着。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不能自我调节,教师很容易产生心理 疾患。 升学的压力,不仅表现在工作量大上,而且表现在社会责任重的 心理负担上。众所周知,中学毕业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常常写各种 作业到半夜。实际上,中学教师更苦,心理负担更重。全社会的期望 都压在教师身上,家长向教师要分数,校长向教师要升学率,教师在 群体中要争个面子,面对学生要讲个良心。毕业班教师,整天处于精 神紧张状态中。自己所教课程,测验分数稍微低一点,有的家长就会 有意见,甚至会要求撤换教师。频繁的考试给教师带来极大的心理压 力。为了应付名目繁多的考试和竞赛,教师只好拼命加班加点。社会 责任还表现在,当有的学生在社会上犯有错误时, 我们也常听到这样 一句话,“你们老师是怎么教育你们的!”从学校到主管部门,从学 生到家长直到政府、社会都要求教师成为“完人”、“全能”,对教 师有超乎寻常的期望值。例如,有学生因父母只知赚钱,不管子女成 长,学习成绩低下的;有因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导致子女思想、学习 下降的;有与社会不良人员为伍而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有厌学的、出 走的等等,这些都是教师的职责范围。教师不但要教学生学文化、学 知识、学做人,还要承担本应由家庭、由父母承担的职责,不但要管 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负其在校外行为的责任,学生发生什么事,都 可以往学校、教师身上推。此外一些教育成人的社会宣传教育活动也 成了教师的各种临时任务。 教师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 众多的角色期望综 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 但教师扮演 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 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 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这使教师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 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教师的心理 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难以觉察的自我期望值过高 教师角色的自我暗示,常常使教师成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 在教 师的潜意识里,常把完美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自 尊感极强,自我价值高,在自我要求严的同时,也希望人人都尊重自 己,不允许自己有过错。总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 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