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造(讲义)
精品文档 . 汉字的构造 汉字的构造讲的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平面静态地分析汉字结构类型, 可称为 “结构类型” ; 一是动态发展地考察某个字是怎样形成的,可称为“造字方法” 。结构类型肯定都是由某种方法形成的, 这样看,它们二者之间是有必然联系的,例如,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字,其结构类型就是象形;反过 来说,象形结构的字,就是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但是,一个静态,一个动态,二者有时又不完全一 致,例如,我们用形和声共时结合的方法(即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字,肯定是形声结构类型;但是, 不能说形声结构的字都是用形和声共时结合造出来的,有很多形声结构类型的字都是历时累积而成的, 那这些字就不是形声造字法造出来的。不过,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主观是指人的认识,客观是指古 文字资料) ,有的人把这两个问题当成是一回事儿,结果就使有的问题难以解决,例如“转注” ,至今也 没有一致的认识,甚至有学者提出别谈这个问题了。 一、传统的“六书”说 “六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 《周礼·地官·保氏》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 的项目: ……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但是, 《周礼》并未说明“六书”的具体内容。 汉代学者把“六书”解释为关于汉字构造的六种基本原则。如《汉书·艺文志》说: 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造字之本也。 郑众注《周礼·地官·保氏》说: 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给“六书”分别下了定义,并列举了例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 视而可识,察而可见, “上” “下” 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 “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 “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 “武” “信”是也。五曰转 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考” “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令” “长”是也。 三家的说法同出一源: 《汉书·艺文志》是班固根据西汉末年古文学派大师刘歆的《七略》 (辑略、 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编成的,所以, 《艺文志》的说法,也就可以看 作是刘歆的说法。郑众的父亲郑兴是刘歆的学生;许慎是贾逵的学生,而贾逵的父亲(也是他的老师) 贾徽,也是刘歆的学生。三家的“六书”说同源,所以大同小异,只是在名称和次第上稍有差别,大概 精品文档 . 是传承造成的: 班固:1、象形 2、象事 3、象意 4、象声 5、转注 6、假借 郑众:1、象形 2、会意 3、转注 4、处事 5、假借 6、谐声 许慎:1、指事 2、象形 3、形声 4、会意 5、转注 6、假借 后人关于“六书”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即: 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形声 5、转注 6、假借 关于“六书”的次第,会意和形声是利用已有的所谓独体之“文”来构字,故将二者置于象形、指 事之后,学术界并无异议。至于象形和指事何者为先,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象形该在先,理由是 指事字大多是在象形字上加指事符号而成;也有人说指事在先,因为也有一部分不依赖象形字而存在的 完全抽象的指事字,而且这些字应该还是比较早就出现了的,如数字“一、二、三”等。 “六书”说是最早关于汉字构造的系统理论。但是,必须指出,古人并是先定出“六书”的原则 然后才造字的。文字是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自发的产物,创造文字的也并不是某一个人,不可能事先 订好条例再着手造字。 “六书”说也只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实际情况,加以客观分析、归纳得出的结论。 汉代的学者创立“六书”说,对汉语文字学的发展是有巨大功绩的。其中的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等 术语,直到今天大家仍在使用。但是,汉代在文字学发展史上毕竟属于早期阶段,汉代学者对汉字构造 的研究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书,既可以看作是四种造字方式,也可以看 作是四种结构类型;而假借是利用已有的字形,它并没有造出新的形体来,也不是一种结构类型,因为 被假借的字无非还是由前四书造出来的四种结构类型之一,所以,假借与前四书似乎不可以并列。至于 “转注” ,更是众说纷纭,至今也没有一个大家一致的看法。所以,后代不断有学者对传统“六书”提 出修正。 二、 “四体二用”说 “四体二用”说是清代学者戴震首先提出的,他认为传统六书中的“象形” 、 “指事” 、 “会意” 、 “形 声”四种是汉字结构类型,称为“四体” ; “转注”和“假借”是使用文字的方法,称为“二用” 。 三、 “三书”说 唐 兰:象形、象意、形声。 陈梦家:象形、假借、形声。 裘锡圭:表意、假借、形声。 四、 “六书”分析 1、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 种具有形象感的代表符号。可以分为整体象形和附体象形两类。日、月、山、水、人、手、目、弓、车、 精品文档 . 虎、止、又、女、行、贝、鼎、眉、皿、页、文、州、瓜、果、龟、虫、鱼、木、鸟、牛、羊、马、犬 等等 ①整体象形 所谓“整体象形” ,即描摹出事物的整体形象。如: “日” , 《说文》 : “,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 ” 既曰“从囗一” ,便是会意字,不得又谓“象形” 。许慎因不明“日”字形体的变化,误将字形析作 “从囗一” 。早期金文作,象太阳之形;或于中间加点作饰笔,如、。甲骨文作、、,与 金文一致。小篆作,圆形讹成椭圆。隶书进一步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如“日” 。 “月” , 《说文》 : “,阙也。太阴之精。象形。 ” 甲、金文作 、,象弯月之形;或于其中加饰笔,如、 。饰笔引长则作 ,小篆作正由此而 来。隶书作“月” 。 “自” , 《说文》 : “,鼻也。象鼻形。 ” 甲骨文作、,象人鼻之形。金文或稍讹,作、、。小篆作,隶书作。 “隹” , 《说文》 : “,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 ” 金文作、,甲骨文作、,象短尾鸟之形。小篆作,犹存古意;隶书解散篆体,作、 、 ,完全失去象形意味。 “魚” , 《说文》 : “,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早期金文作 、,甲骨文作、;后来于左右各增饰笔作、。小篆作,省去了两边的鳍 形。隶书作“魚” ,只是将圆转的笔道改成方折的笔划而已。 “犬” , 《说文》 : “,狗之有县蹄者也。象形。孔子曰: ‘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 ” 早期金文作,甲骨文作、 、 。金文后来作 、 、 ;春秋时作,战国时或讹变作; 小篆作,则是其进一步讹变。隶书作。 ②附体象形 有些事物单独画出不易辨识,所以要把它所依附的事物一起画出。如: “眉” , 《说文》 : “,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頟理也。 ” 甲骨文作、,或作、、、,因为如果不画出“目”形,便难以使人明了是眉毛。 精品文档 . 金文或同甲骨文,如;或字形稍讹,毛与“目”离析为二,如、、。小篆是其进一步讹 变。许慎据已讹之小篆将本象毛形的“”当作頟理,误甚。 《段注》附会许说,谓“ ” “象眉之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