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思考
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思考 做好水文预警预报工作是实现水利防灾减灾的重要一环, 是新形势下防汛和水利事业发展的 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 本文通过对龙湾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阐述, 从设施、 智能化、 预报机制、 信息发布、 宣传普及五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建议。 一、龙湾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现状 龙湾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始于 1998 年, 当 时,被誉为“东海第一堤”的永强标准堤塘、灵昆环岛堤塘、百年一遇的龙湾高标准堤塘相 继竣工, 不仅使我区沿海堤塘抗风挡潮能力得到了较大改善, 同时也为科学管理洪水创造了 基本条件。 为了满足防洪调度对预警预报信息的需求, 我区适时提出了建设水文预警预报体 系的设想,当年建成了永强、龙湾、瑶溪三处水雨情遥测站,利用中国电信的 PSTN 固定电 话公网作为传输途径,实现了远距离采集信息从无到有的突破。第二阶段始于 2004 年,这 一阶段是以解决电信固网通达范围限制和克服数据录入难、 数据处理慢和数据时效性差为主 要目的,选用中国移动 GSM 技术作为信息传输通道,采取应答式和自报式兼容的模式,由中 心站通过省水利防汛信息短信通讯平台, 定时自动向遥测站索取数据, 也可以由遥测站根据 情况主动向中心站传递信息。短短三年时间,我区新建水库水位雨量遥测站点十处、河道水 位雨量遥测站点四处,使永强流域水文站点密度达到 15.7 平方公里/站,构成了较为完整 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网,实现了预警信息采集传输由人工到自动的突破。第三阶段始于 2007 年,这一阶段是以解决预警信息自动采集、传输、发布一体化为目的,利用中国移动 GPRS 网络, 将自动获取的预警信息不间断的传输到区防汛指挥中心数据库, 通过自主开发的水雨 情预警平台,将符合预先设定临界值的数据自动发送到指定的手机上,数据采集、传输与发 布的全过程无时延、准确性高、可靠性强,实现了预警信息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的突破。初步 形成了我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中心架构。 二、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部门利用现代电子、通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捕捉洪 涝现象的蛛丝马迹,使灾害预警预报的手段更加成熟,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发挥了很好的防 灾减灾作用。近年来,龙湾区在积极探索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 了一定的经验, 但总体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 一些关键的技术和深层次的难题有待进一步化 解。 (一)预警信息管理缺乏体制创新。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下,水雨情信息通常作为水 利部门的“内部掌握资料”, 对社会公众并不透明开放。 这种体制不利于洪涝台灾害的防御 部署与救灾效率的提高, 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不能保证, 推进水文预警 预报体系建设也将变得更为任重道远。 (二)预警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目前,水文预警预报正处于由原始阶段向现代 阶段转型的发展期, 应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采集传输发布预警预报信息的设施较少, 与市气 象等部门缺乏直接沟通渠道, 信息实效性与防灾减灾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特别是基层的信息 传输还不能摆脱敲锣打鼓和人力接力传递的模式,信息传输“断路”现象时有发生。 (三)预警信号的通达效果不尽人意。洪涝台自然灾害发生前,各部门发布的预警 信息可谓不少, 但在市民中能够真正起到预警作用的并不多。 一是许多市民对预警信号一无 所知,预警信息对灾害危险程度和避灾方式的表述没有用老百姓能听懂的通俗语言直接告 知,预警失去了实质意义。二是转发预警信号的渠道过多,一些过时信息反而使公众无可适 从。三是预警信息覆盖面过窄。现阶段,电视、手机公益短信、报纸等虽可以借作灾情预警 信息的传输器, 但不能完全覆盖到最需要预警信息及时避灾的沿海作业、 社会弱势群体等人 员。 三、加快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措施和对策 实现水文信息采集自动化、数据传输网络化、数据处理程序化、信息发布规范化、 预报内容通俗化、处置响应社会化,是建立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现阶 段,我们可以依靠先进的电子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加快水文设施建设 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水文设施建设,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原设置的平原河网水位站的代表性很多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能正 确反映全流域洪水位的真实情况。 因此, 必须对水文预警预报设施总体布置进行调整和规划, 通过流域降雨及水情资料分析, 结合流域降雨的单点暴雨特性, 建立合理有效的监测、 传输、 预报站点,并调整扩大部分内河遥测站的监测内容(如水质监测等),为及时采集雨情、水 情资料提供可靠保证。 (二)推进水文预警预报智能化建设 水文预警预报智能化建设, 是水文工作实现从幕后走向前台的一条捷径。 长期以来, 水利部门对水文站网的有形设施建设比较重视, 在大江大河和主要流域的控制性河段以及重 要水利工程均设置了水文监测站网设施,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耳目作用。 但不可 否认的是,目前水文测报的智能化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水文数据的采集、传送、处理更多 的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和手段, 依靠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这显然是不能满足防灾减 灾的现实需求,也是水文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的软肋。 在防灾减灾成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高度关注的焦点情况下,水文事业迎来了新的 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不怕困难和挑战,跟上时代步伐,把智能化建设作为实现水文事业跨 越式发展的载体和途径。 一是着力于研究水文监测数据与洪涝灾害损失的对应关系和防御建 议。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洪涝灾害的各种社会环境变化很快,如果采用以往基础资 料进行洪水位的预报,其结果肯定不是失之毫厘而是谬以千里。现实条件下,受开展基础资 料调查、整理所需的周期限制,我们不可能完全从理论的角度寻求预警支持依据,而要结合 收集的降雨、水位、潮位等水文资料及对应的洪灾规律和特点,通过分析计算并进行修正, 提出受灾范围、程度和防御建议。也就是说,水文预警工作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层面, 更要去思考和探索水文数据有何用处以及如何用的问题。 二是着力于加快水文预警预报系统 软件的开发应用。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积极开展水文异常数据的自动监控研究,利用软件 提高错误数据的自动甄别, 提升水文预警预报成果的质量和精度。 积极开展致灾临界雨量水 位值的研究,通过预先设置的方式,由系统自动将达到预警条件的信息发布,延长洪水预见 期,提高水文预警预报的时效性。开展水文预警系统与防汛信息服务系统无缝连接的研究, 利用水雨情监测数据进行洪水灾害评估, 更好的发挥防灾减灾作用。 三是着力于探索水文监 测数据对洪水调度和工程安全的指导作用。 开展水库大坝渗流监测数据的远程遥测试验, 解 决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数据在恶劣天气时的传输问题; 利用水文实测资料, 对水库和水闸的闸 门开度进行监控,充分发挥水文基础性数据资料在防汛抗旱调度决策过程中的作用。 (三)建立水文预警预报联动机制 台风、暴雨除发生洪涝、高潮等灾害外,还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房屋倒塌甚至出现水 工程垮坝溃堤等灾中灾、 灾后灾,导致人员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