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心得感悟3篇
乡村振兴心得感悟 3 篇 【篇一】 20XX 年 7 月 6 日-14 日,在县委组织部的组织下,我参 加了 XX 大学乡村振兴专题研讨班学习, 先后听取了 XX 大学、 XX 省农办等七位专家教授的授课,参观了柯桥棠棣村、桐庐 环溪村、荻浦村、安吉横溪坞村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所学、 所看、所思感触颇多。XX 是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的首创之地。 2003 年习近平同志亲自调研、部署、推动了千村示范、万村 整治工程,开启了 XX 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10 多年来, 在 XX 大地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从盆景变风景、 化苗圃为森林,呈现出神形兼备、丰盈充实的全域化格局, 成为 XX 全省干部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动。XX 已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省。 XX 乡村振 兴的经验很多,其中我认为最主要、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六 条: 一是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现实担当。乡村振兴是 个长远工程、系统工程,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中央一 号文件中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到 2020 年,乡村振兴取 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 2035 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农”发展与国家现代化蓝图的时间节点是一致的。可以 说,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一环,关键是如何持之以 恒、久久为功地抓好落实。纵观 XX 省乡村振兴的经验,从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万村景区化”再到“大花园”建 设,无不是靠一任接着一任干,才取得了今天的硕果。正如 XX 省农办林爱梅处长所讲的, “XX 省最大的经验就是一张蓝 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为功,有足够的历史耐心 和匠心。 ” 二是要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乘 车前往安吉横溪坞村的路上,放眼望去,满山的毛竹翠绿连 绵,碧绿的荷塘一望无际,各具特色的民宿点缀其中,让人 流连忘返。13 年前,时任 XX 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安吉 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 断,这给当时正在犹豫要不要关停矿山的余村指明了一条 “绿富美”的大道。13 年来,关掉矿山的余村,空气干净了, 山上的竹子也更绿了,一切都慢慢恢复了生机,余村人着实 让绿水青山变成了致富增收的“金山银山”。余村的发展也 正是 XX 省践行“两山”理论的样本与缩影,像德清的“洋 家乐”模式,像遂昌的“遂昌公社”模式等,无不在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中奔向小康大道。 三是要有“敢闯创”的创新精神。XX 民营企业家的“敢 闯创”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创新之花离不开培育她的土壤。 这中间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特 别是基层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创的精神,是 XX 经济繁荣 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比如, 在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上, XX 省探索的“抱团飞地” (将贫困村、薄弱村用地指标集约 打包和城郊用地指标置换)模式,就很值得学习借鉴。比如, 当年“淘宝大学”大学生创业的做法曾经受到非议,但是得 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成就了一批年轻人的财富梦想 的同时,也引领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风。 五是要有尊重城乡发展规律的科学观念。做任何事情都 应该遵循其内在的科学规律。比如,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产业 的振兴作为基础和前提,只有产业兴旺了才会有人气,才会 实现生活富裕。而产业的兴旺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 价,必须是生态宜居的,否则这样的产业是不可持续的。像 安吉县,除了发展乡村旅游之外,立足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开 发的安吉白茶俨然已经做成了大产业,价格是当地同类产品 的 3 倍。安吉的竹业年产值 200 亿元,全国第一;竹制品年 出口总额全国第一。比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上,要注重公共 服务和基础设施的提升,要注重“面子”更要注重“里子” 。 XX 省的“五水共治” (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防洪水、 抓节水)工程,文化礼堂建设等,应该说是为美丽乡村“里 子”建设探索了成功经验。比如,发展乡村旅游,在政策上 要灵活,要在不违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充分保障农民权益 的基础上,搞活经营权;要做好农民增收、市民良好体验相 结合的文章,做好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文章,政府 在规划、引导和规范上多做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创造 力和市场的调节力,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 “三赢” 。 【篇二】 “四月春光好,正是读书时” 。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我 有幸到百年名校——西安交通大学学习,五天的培训,让我 受益匪浅,仿佛经历了一次文化之旅,一场视听盛宴。培训 结束后,仍然回味悠长,也引发了我对于乡村振兴的一些思 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 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乡村振兴就 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 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我认为建设美丽 乡村始终都离不开文化。 文化是生态宜居的守护者。习总书记说美丽乡村建设就 是要“看的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的青山绿水 是我们耐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遵循自 然法则而生存。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生态文明观,让人们懂得 “仁民爱物” ,发自内心崇尚自然,珍惜环境,才能从根本 上守护住我们的青山绿水。 “乡愁”对于乡村来说是对乡土文脉和故土文化的记 忆。乡愁可能是一棵长在村头的古树,可能是一间破旧的祠 堂,可能是一出家乡的戏曲,还可能只是一位儿时的玩伴。 这就需要加强对遗址遗迹、 宗族祠堂、 田野文物的开发保护, 传承乡村文脉,让村民在精神上有归属感。让更多乡贤回到 故土推动乡村文化的传承,建设美丽乡村。 文化是产业兴旺的金钥匙。乡村产业无论是农业还是第 三产业,都需要注入文化内涵,否则就不能产生较好的经济 效益。我们平利是女娲故里,中国名茶之乡。当我们的茶饮 产业注入文化内涵,整合品牌力量,平利的绞股蓝和绿茶也 会像西湖龙井、武夷山大红袍一样名扬四海。到那时,我们 卖的就不仅仅是茶而是健康和文化。 谈到乡村振兴就会想到乡村旅游。而乡村旅游的持续蓬 勃发展,更要注重挖掘文化内涵。一个地方的历史积淀、气 候环境、风土人情、饮食起居,风俗习惯等等构成了一个地 方的地域文化,而这种文化带给人们的是不同于其他地方的 精神体验。譬如,有人喜欢“大漠孤烟直”的苍凉,有人喜 欢“海上生明月”的意境。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挖掘本地的 地域文化,让每一个来平利旅游的客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众 不同的魅力。 文化是乡风文明的约束力。 “仁义礼智信、诚孝检勤和”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习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 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在 乡村振兴中,如果我们充分发掘乡规民约、族谱家训这些道 德资源,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让向善向美的中国优秀传统 文化凝聚人心、引领道德、 淳化民风,那么 “路不拾遗” 、 “夜 不闭户” 、 “邻里和睦”等等都会成为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