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第一课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 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信息以多种形式展现在我们身边,信息无处不在。本课是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向学生们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表现形式以及信息活动,从而进一步介绍了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与人们学习、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特征、重要作用以及信息的表现形式;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认识人类的信息活动及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的价值;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一、信息在我们身边 教材首先提供了一张展示上学路上情景的图片,老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所包涵的事物(人、车、公益广告、红绿灯等)并回想自己上学路上的情景,让学生自己说出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体会信息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学生可以继续观察红绿灯图片、雷恩英语广告的图片,联系红绿灯和广告的作用体会红绿灯提供禁止与准许通行的信息,商品广告提供某种商品的信息,体会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所有感知到的事物都包含信息。 接下来教材讲到了从古到今,介绍了人类表达信息的各种方法,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到当今的制作网站、发布主页,使学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信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表达发布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丰富、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目前对于信息的定义争论激烈,典型的定义就有几十种.教材第3页的“信息岛“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信息定义,让学生从多方面认识信息,了解信息。课后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信息与资料、消息、情况、知识、情报的区别,介绍了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学生可以结合这部分资料更准确地理解什么是信息. “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查阅信息相关资料,联系理论与生活实际,多角度思考、理解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的表现形式 教材深化浅出的介绍了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和信息载体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靠文字、声音或图像等具体形式来表现和传递。表现和传递信息的具体形式被称为信息载体,信息载体不是信息本身,但信息永远离不开信息载体.通过多种载体形式综合表现的信息被称为多媒体信息。 对于某些学生来讲,这部分内容也许不很容易理解,老师可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清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载体等概念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 该部分的“探究”给出了家庭生活的一个片断,学生认真观察图片中的人物的活动(看书、听收音机、看电视、上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同学讨论图中人物接受了哪些形式的信息,其中哪些属于多媒体信息. 三、信息的传递过程 信息传递过程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免有些困难。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玩发电报游戏等方式,在游戏活动中理解信息传递的过程。然后结合教材中给出的信息传递示意图,根据“信息岛”中的详细解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至于其中的信源、编码等概念,学生理解即可. “探究”让学生通过举出生活中信息传递的实例,进一步理解信息的传递过程。 四、人类的信息活动 人类的信息活动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和信息传递等几个环节。老师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并根据教材第6页“信息岛”的介绍加以理解。 信息收集是对信息集中的活动和过程.生活中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等都可以收集信息。 信息加工是将信息分析、表达出来是信息加工过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说出生活中一些信息加工的例子,通过自己体会的实例来理解信息加工的含义. 信息存储是将信息以各种形式保存起来就是信息的存储。结合教材前面介绍的我国从古至今存储信息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信息存储的变化。 信息传递是把信息传送给另一方的过程就是信息传递。教材在前面已重点介绍过. “探究”属于扩展活动,让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事,思考自己以前做过的信息处理活动,然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沟通,引导他们分析信息处理活动的每个环节,充分理解每个环节作用。 四、信息的价值与共享 信息的价值与共享是信息的特征.有的教材中将信息的特征归为载体性、价值性、可传递性、时效性等。其中载体性指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裁体,可传递性是指信息始终存在于传递过程中的.这些特征实则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信息的时效性也只有信息满足“价值”条件时,才具有时效性.所以本教材在这只涉及信息的价值性与共享性. 由于该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老师应举出例子,引导学生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结论。有不足之处由老师或学生来补充。使学生积极参加,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育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信息社会 这一部分内容教材叙述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进展历程,描述了各个社会阶段的特点,了解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信息社会.并且课后的知识链接“信息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特点比较”详细阐述了两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区别,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六、信息技术 在学生了解了有关信息的情况后,水到渠成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 教材中第11页的“知识链接”介绍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的有关情况,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逐步进展历程.老师还可以查找一些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们更好的去认识五次信息技术革命,以及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影响。。 七、关于实践与探究 “实践与探究”是针对本课知识设计的两个小活动,是对信息相关知识的一个扩展、延伸和练习,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对本课内容作一个总结. 作业1需要了解的信息有:观看北京2024奥运会应该了解的信息,通过哪些途径获得? 作业2则通过观察、访问、记录、分析、归纳进一步巩固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等活动. 《文本资源》 1.为什么使用“多媒体“表现信息 2。信息的三种表现形式 3。信息的十大特征 4.信息的特征 5。信息的要素 6。知识信息资源共享 1. 为什么使用“多媒体”表现信息 人有视、听、嗅等感官,通过这些感官,人可以感知外部世界,把外界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心理学家的讨论表明,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占83%,听觉占11%,假如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会获得更多信息。另外,对记忆力的讨论表明,单用听觉,三小时左右能保持所获得信息的60%,三天后下降为15%;单用视觉三小时左右为70%,三天后则为40%;假如视听并用,则三小时左右为90%,三天后为75%.上述结果说明,假如视、听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有利于保持更多的信息。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信息,调动人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协同作用,使人在单位时间内可以猎取更多的信息,并且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 信息可分为三种具体的表现形态,即文字的、声像的和记忆的。 a 文字形态的信息 文字形态的信息即以书面文字为载体的信息资料,一般分为十种类型: 1.报纸、期刊中与本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国际市场信息、社会信息,包括社会动态、时尚习俗、市价涨落、顾客情绪、自然灾害等。 2.供工作用的参考图书、专著、百科全书和专业词典。 3.有关的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汇编、政策汇编. 4.宣传品。 5.统计资料:与本企业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