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班组长培训基础讲座
77 目录 第一部分 班组长的使命和有效地进行自我开发的方法2 第一章 班组长的使命和基本任务2 一、企业与企业管理2 二、班组长的地位5 三、企业的目的与班组长的使命7 四、班组长的基本任务16 五、班组长的职责17 第二章 班组长资格的必要条件和自我开发24 一.班组长资格的必要条件24 二、班组长的自我开发27 第三章 提高组员的工作能力29 一、班组成员的工作能力及提高29 二、班组长在培养组员工作能力中的职责30 第二部分 提高班组长领导能力的方法32 第一章 强化领导能力的公式32 一、班组长领导能力的重要性32 二、强化领导能力的公式35 三、强化才能,提高影响力。35 第二章 关于提高领导激励能力的基础理论37 一.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论38 二、赫兹伯格的“干劲理论”40 三、麦格雷戈的激励理论42 四、目标激励理论42 五、其他激励方法43 第三章 强化激励能力的主要方法与技巧44 一、改变态度的理论和技巧44 二、说服对方的十项技巧48 三、表扬的十项技巧50 四、批评的技巧52 五、创造有活力的工作现场和工作活跃现场的技巧55 第三部分 提高班组长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57 第一章有效的工作方法57 一.什么叫管理原则(管理循环)57 二.工作计划的制定 { 5 W 1 H }………………………………………………………………58 三.工作的实施方法(第二阶段)60 四.工作的评价方法69 第二章改善工作现场面貌的方法技巧70 管理工作现场的“5S”开展法70 第三章推行物流有序的生产管理方法74 一、物流有序管理方法概述………………………………………………………………………74 二.物流有序的运行管理方法74 三.物流有序生产管理方法应坚持的原则:75 第一部分 班组长的使命和有效地进 行自我开发的方法 本部分提要: 1、 从整个企业发展与企业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班组长的地位和使命。 2、 充分理解和履行班组长的职责,使考核评价班组长工作的基本依据。 3、 只有不断提高基本素质、实现自我开发,才能实现班组长向更高目标的发展。 第一章 班组长的使命和基本任务 一、 企业与企业管理 (一)企业的涵义 企业是从事商品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利润,是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具有法人资格的基本经济单位,是市场运营的主体。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在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小作坊式生产,由于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生产出来的物品只能是自产自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开始从手工生产到机械生产,劳动效率和劳动成果提高了,商品交换也日益增强了,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富有的资本所有者,为了盈利,开始雇用社会劳动力,利用一定的生产手段共同协作,从事劳动生产,从此开始就形成了不同规模的企业。 (二)企业管理及其构成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工作称为企业管理。 管理是生产社会化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工厂中共同劳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分工与协作关系越来越复杂,企业间的经济往来和协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的生产对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显著,因此,使得企业管理日趋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专门的企业管理工作。 发展到今天,中型以上的企业里,其管理组织一般由四个阶层组成。 上层——经营的最高层是“经营者阶层”。负责制定企业总体经营方针、政策。 中层——根据经营者的方针和指示而进行工作的是“经营管理阶层”。 基层——在经营管理阶层下直接对部下指示工作和总结工作的是“监督管理阶层”。(包括班组长)。 执行层——在监督管理者下面从事日常工作的“实施者阶层”。 (三)班组与班组管理 1.班组的构成 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活动的源头。班组也是企业最基础的行政管理组织,是车间或工段的组成部分,是职工从事生产活动和民主管理的重要场所。 班组是根据车间产品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由若干相同或不同工种的工人、一定数量的设备和工具、原材料或零部件等生产资料组成。即班组是由生产力三要素构成的劳动集体。企业的生产活动都在班组进行,企业的资源绝大部分在班组保管、使用,企业的产品要由班组生产出来,所以班组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的成败。只有班组充满生机,企业才会有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班组划分要适应生产过程专业化的要求,一般由密切相关的若干操作岗位组成,这样可便于对工人的生产活动进行具体指导和组织,并有利于工人参加管理。 生产班组的规模主要指班组岗位和人数的多少。班组规模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过程的特点,规模过大班组长的负担过重,难于做到正确地指挥生产;规模过小班组的数量过多,容易造成车间领导精力分散,一般情况下,班组的人数在五人以上,二十人以下为宜。 2.班组管理 班组管理是指为完成班组生产任务而必须搞好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班组现代管理的概念是充分发挥全班人员的积极性,团结协作,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使生产工作均衡地、有效地进行,做到按质、如期、安全地完成车间下达的各项计划指标。 构成班组管理的具体条件包括: (1) 管理者——班组长; (2) 被管理者——班组工人、作业者、其他人员; (3) 必须管理的内容——经营者和被管理者订立合同,直接的命令由管理者下达;包括:生产为了生产的作业指标(数量、质量、期限、成本、安全作业方法、劳动态度)。 (4)必要的物质条件——机械、工具、动力能源、原材料等。 二、班组长的地位 班组长是班组生产管理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是企业最基层的负责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组织领导者。 班组长作为企业组织里的监督管理者阶层,其地位决定了他们面对企业中其他三个阶层的人员必须采取不同的立场: 第一、 面对部下应站在代表经营者的立场; 第二、 面对经营者应站在反映部下呼声的立场; 第三、 面对顶头上司,应站在部下同时也是上级辅助人员的立场。 这里所说的监督管理者的三个立场,是指作为基层管理者的班组长,他在接受某一项任务时,必须对三种人负责任。第一就是厂长,从隶属关系来说,班长说代表厂长完成所分配的任务,在股份制企业里,是代表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完成所分配的任务;第二是车间主任或科长,作为班组长必须全力完成车间主任或科长交办的任务,从隶属关系来说,班组长是由车间主任或科长任命的,所以完成车间主任或科长交办的任务是向科长或车间主任负责的具体表现;第三要向组员负责,作为班组长必须代表组员的利益,反映组员的正当要求,解决组员的实际困难。班组长只有具备了向三种人负责的正确态度,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把三种人的利益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是班组长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