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 1 课时观察物体(1)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页例 1,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4、5 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第 2 课时观察物体(2) 【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页例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 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 念。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二、因数与倍数(7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1.因数和倍数(1) 【教学内容】 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 5 页内容,以及第 7 页练习二的第 1 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因数和倍数(2) 【教学内容】 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 6 页例 2、例 3,教材第 7~8 页练习二第 2~8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1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2、5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2、5 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 9 页例 1,教材第 11 页练习三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 2、5 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 和 5 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通过探索发现2、5 的倍数的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 和 5 的倍数。 3、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3 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 页的内容及教材第 11 页练习三的第 3~6 题)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 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3 的倍数的特征。 质数和合数(1)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 14 页例 1 及第 16 页练习四 1~3 题)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 100 以内的质数,熟悉 20 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质数、合数的意义。 质数和合数(2)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 15 页例 2,以及第 16~17 页练习四第 4~7 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 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会 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 以及 1L,1mL 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 2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第 1 课时长方体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 18~19 页的内容及第 21~22 页练习五的 1、2、3、6、7 题) 。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第 2 课时正方体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 20 页的内容及教材第 21~22 页练习五的第 4、5、8、9 题) 。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第 1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教材第 24 页例 1、例2,以及第25~26 页练习六 第 1、2、3、4、6、7 题)。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用求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 2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 25 页第 5 题、教材第 26 页第 9、10 题)。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通过